(注:本文出现的一些例子,皆以忻府区为例。此文需细看)
近期,疫情肆虐,忻州城区已静默十余天。十余天中,一个词火遍了忻州,那就是“代海丽”。昨晚有人问我该词为何意,为何会问我,只因我是一个师范类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科班,既学过语言学,也学过文学,修过民俗学、方言学。虽才疏学浅,但也算科班出身。
言归正传,那该词究竟是何意呢?是否指一名“姓代名海丽”的妙龄女子呢?君且看。“代海丽”从词类归属上来讲,属于忻州方言中的“惯用语”,不属于“谚语”。
下面,我分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方面解释为何有人会听不懂、不知晓该词;第二方面讲一下“代海丽”的几种运用情形及具体含义。
一、“代海丽”为何会让人听不懂、不知其义呢。
(1)方言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方言会逐步消亡。社会生产方式日新月异,很多历史长河中的名词都会成为历史尘埃,如:忻州忻府区方言中的“草撇子”(过去老太太做饭地下盘坐之物)、“圪斗子”(一种小型灶台,同时能给炕供热)、“风门”(农村冬天专门用的御寒所用的门)、“躺柜”(过去放衣物所用)、“皮袄(冬天御寒的羊皮衣)”,这些东西现在基本没人家用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包括广大农村都是电器化、智能化,所用更新为沙发、燃气灶、电磁炉;为防寒风所用为断桥铝合金门窗;冬天穿羽绒服,既轻便又暖和。很多东西本身就消失掉了。同时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语言使用上的老少差异、城乡差异。“代海丽”,在老年人和广大农村基本是知晓其义的。
(2)普通话的推广,也是方言的消失一大原因。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我国国土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天南海北、南腔北调,信息交流如此频繁,国家推广普通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发展经济,方便生活。这跟秦朝统一度量衡是一个道理。我儿子常钟衢2013年出生,小学四年级,从小普通话,不会说忻府区话。
(3)普通话的强势和人们对方言的歧视,更加导致了方言的使用圈日益萎缩。普通话的推广,社会上形成了“讲普通话高大上形象好,说方言受歧视形象差”的误区,致使方言的使用人群会逐步缩小。
二、“代海丽”的具体含义
该词,在具体使用中,有下述情形:
1、放在句首,作为要发言或交谈时的楔子。意思是要说话了,说白了就是一个引导词。表达的意思是“人常说”、“常言道”,要向听者表达一种社会的普遍认知。
2、作为一种解释。比方说:甲问乙,你这是啥意思,乙说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代海利说了。意思是不针对个人,对事不对人,有讲明约定俗成某个道理的意思。
3、作为表达“通常性”、“惯例”的意思。比方:要向人请教某事,对方会说这个事的“代海丽”做法是这样的,然后被讨教人就讲具体做法是怎么样怎么样。
综上所述,忻州忻府区方言中的“代海丽”,并不是指一名姓代名海丽的女子。但并不表示没有名叫“代海丽”的人,因“代”本身就是一个姓氏。
另,忻府区方言中的“代海丽”与五寨方言中的“代丽”,意思相近。
思考:抢救方言也是需要语言学界、社会学界深刻思考的问题。让普通话回归到一种交流工具的定位上来,而不是给方言使用的环境造成挤压与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