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林霞)“成绩下降;每天睡眠时间充足但还是很累,或者经常失眠;拒绝有趣的事情;比平时哭泣的频率更高;食欲减退,体重下降……”6月5日,从事多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太原工业学院田月明老师列举了部分行为,并提醒广大家长和老师,“如果青少年出现这些行为,一定要多加注意。这些都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群体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挑战、自我认知困惑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可能对他们的健康和未来产生长远影响。”田月明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一、学业压力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和竞争激烈的考试,往往感到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二、社交压力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隐患。在青春期,中学生更加关注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对人际关系的需求迅速增加。社会期望、同伴压力和适应困难等因素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感到孤独、沮丧,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冲突。三、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也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新的挑战。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新兴娱乐方式,虽然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但也容易导致沉迷、孤立等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四、家庭环境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家庭可能存在过分期望、溺爱、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在教育领域,有的青少年支持自我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小,而学业压力很大,他们因此自我否定,过度竞争,不断制造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田月明分析说,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看,功能健全的家庭可以抵御外来压力,保护孩子避免压力性事件或减轻应激反应;而功能受损的家庭可能还会把来自社会的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的自身压力越来越大。“家庭内部的良性互动可以塑造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感,形成健康发展的心理自我。”
“青少年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其个性、人格、素质,对社会、对同伴的同理心、包容心以及担当等。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她向家长们提出建议:要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动态和行为变化,当发现孩子遇到困惑时,第一时间进行疏导;要积极建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同时还要多陪伴子女,注重积极的亲子互动,加强家庭的情感纽带,发挥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要保持合理的期望和压力水平,充分考虑孩子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可以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和压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主动询问孩子自我教育期望,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田月明最后呼吁:“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进行联动,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