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资讯 >
 
“依法带娃”不容易“家校共育”需给力
发表时间:2022-05-21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量:

       2022年1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家庭教育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家事”了。法律明确规定,家长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着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可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5月8日至15日,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刚刚结束。在过去的一周,针对家庭教育状况,山西晚报记者对太原市50个中小学学生的家庭进行了调查走访。看看在家长眼中,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家长在教育孩子中面临许多困扰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成长时,哪些问题是家长最担心的?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诸多困惑中,手机网络问题高居榜首,很多家长认为,后疫情时代,许多活动和教学都在线上进行,给了孩子们更多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对家长们管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造成了许多困扰。
 
       除了手机问题,学习辅导问题也让家长们越来越焦虑,调查中,三成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们的学习辅导和规划正在困扰自己。
 
       此外,从家长们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到,“沟通交流”“陪伴”和“心理”等字眼也成为家长关心的关键词。许多家长认为,由于工作原因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了解不多,希望学校能为家长开设这方面的讲座。
 
       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时,家长们自己也在想办法。作为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李曦开玩笑地说,“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真的有很多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她最常做的,是看一些教育类书籍或者上网求助。
 
       “爸爸去哪了?”成为大多数家庭现状
 
       “爸爸去哪了?”不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很多家庭的现状。山西晚报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家庭中,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家庭成员是母亲,父亲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家庭不足一成。可见当下家庭教育的主体仍以母亲为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妈妈提到,希望父亲能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从与孩子相处的关系来看,超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平等和谐的。同时,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孩子的朋友,仅有两成家长则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主要扮演的是严师的形象。
 
       超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超八成的家长认为自己能在孩子心情不好的大部分时候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关注孩子方面,是更关注孩子的品行、性格培养及情绪状况,还是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的态度基本差不多。
 
       总体来看,大多数家长认同与孩子平等的相处方式,并愿意扮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比起学习,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们品行和性格的培养,他们希望能和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更加了解孩子,愿意在孩子情绪不佳时给予帮助开导。
 
       家长希望与学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家长对家庭教育有哪些需求?在调查中,出现最多的字眼是“学习”。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基本上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家长的共识。不过,很多家长表示,最大的困难在于,自己想学却不知从何下手,缺乏正确渠道。有些家长则说,自学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知识,但是却发现用不上,在实际生活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希望学校能给家长讲讲课,如果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自己会积极参与。
 
       而在家校共育方面,家长最希望从这些方面加强与学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分别是“多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高效沟通”“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相关工作”“给孩子拓宽视野,加强亲子阅读,多进行社会实践”“适当给孩子减负,多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家庭教育的这些建议请收好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校共育”,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何让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山西晚报记者走访了多所中小学和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的老师,他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优质丰富的课程需共建共享。大部分家长从对子女学业期望值很高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中,转变为希望子女能综合发展,身心健康,从对学业的过度关注中转变成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人格培养,关注亲子间的高效沟通。学校要主动建设优质家庭教育立体课程资源,多渠道提供丰富课程菜单,供家长个性化选择。
 
       提升父亲教育参与度。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家庭中,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而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各位爸爸们应该提升家庭教育的参与度,多陪伴孩子成长,学校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让父亲参加的家校共育活动。
 
       家庭业余生活有待丰富。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家庭的文化生活和高效的亲子交流活动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不过,很多家庭中,教育和娱乐还是割裂的状态,寓教于乐的活动并不多。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多创设丰富的家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增强家校沟通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扬长避短,整体互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侧重点,各有优势和不足,宜扬长避短,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家长宜从改变自己做起,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学校要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关注家长的需求,培养教师良好的家校合作意识和能力。彼此相互尊重,适时合作、协调、沟通、帮助,才会让孩子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山西晚报记者 杨晶
 
       链接 《家庭教育促进法》重点内容解读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这意味着“依法带娃”已成为每个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下面,带您了解一下这部法律的重点内容:
 
       1.什么是家庭教育?
 
       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2.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培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良好道德品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4.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父母双方共同参与、亲自养育,寓教于日常生活中,坚持严慈相济,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根据未成年人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尊重、理解和鼓励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5.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做哪些事?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6.家长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有关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发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受委托照护未成年人的,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也将承担上述法律责任。
 
       7.留守、困境未成年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能获得哪些支持?
 
       设区市、县、乡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对留守、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档立卡,提供生活帮扶、创业和就业支持等服务,为留守、困境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留守、困境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服务,引导其积极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上一篇:教育部:全国已有9.52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通过了资质审核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更新
· “依法带娃”不容易“家校共育”
· 教育部:全国已有9.52万家非学科
· 中考生须6月6日前返回考点所在地
· 教育部:已核查处理1529条校外培
· 参加专升本考试考生须于5月26日
· 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 怎样才能让
· 教育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
 热图推荐
 点击排行榜
时隔三任从学校走出来的忻州市忻
秉承现代化教育理念 精心打造特
太原市进山中学 今年招收航天班
法国NDA学院与原平市北方现代双
创奇学校教师节向全体教师致敬!
教育部、财政部公布: 我省4所
从秀容书院到新兴中学堂
中国智造催热普工职位:区块链工
甘肃高校“花样”思政课“圈粉”
全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暨产业扶贫培
 
山西聚焦视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人员查询
            
     工信部备案号晋ICP备18003080号 中国文明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 山西聚焦视点网络编辑部 晋社科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49C号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稿件均已注明信息出处,且不代表本网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