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固废利用交通科技园。
炎炎夏日,火热十足。山西固废利用交通科技园内生产的场景依旧热情似火。高性能掺合料生产车间、生态水泥车间外挖掘机、推土机抓紧作业,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为的就是让这条生产线能够早日投入生产。
“高性能掺合料以CFB灰渣、矿渣粉为主要原料,通过超细粉磨技术,制备出比表面积大于600㎡/kg的超细粉体,可用作混凝土掺合料、水泥混合材。”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公司副总经理白万玉一边走一边指着正在建设的项目介绍说,生态水泥车间建成投产后,生产出来的水泥可应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路基改良土、坑基处理、地下软基处理、井下填充等工程。
生态构件车间目前已经投产并正常运行。走进车间,固废原料倒入成型机,只听见“砰”的一声,生态构件就被制压成型,缓送到升板机上,再通过子母车放入养护窑中蒸汽养护12至16个小时。从降板链条机出来,码垛机器人码好后运送到打包机前,工人们开着叉车进行装载,放入指定堆放区。“这一套流程下来,省时又省力。这些生态构件,主要用于生产路缘石、路面砖等公路、水利及市政领域所需产品。”白万玉对整个生产流程娓娓道来。
走进建筑3D打印车间,3D打印操作员谢岳文在电脑前熟练地操控着。面前的建筑3D打印机就像拿着笔写字一样,笔走龙蛇、刚劲有力,不一会儿,就打印出了一个拱桥模型。
“像这样一个拱桥,用建筑3D打印技术5个小时就可以打印完成,经过运输、拼装,一座经久耐用的景观桥便可完成建设。把固废材料作为3D打印的原材料之一,运用先进的技术,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谢岳文介绍道。
山西固废利用交通科技园作为山西路桥集团在吕梁市的最大投资项目,总投资5.75亿元,占地200余亩,致力于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施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科技园一期项目总投资3.3亿元,目前已有生态构件、生态水泥、建筑3D打印、高性能掺合料、镁基声屏障、高品类橡胶沥青再生胶粒、沥青制品七大业态蓬勃生长。一期全面投产达效后,年可利用固废30余万吨,年产值2.8亿元,实现利润4000余万元。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山西路桥集团联合多所科研院校,开展了多项固废科研课题研究,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前不久,山西省公布的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山西路桥集团和所属再生资源公司联合申报的“煤基固废中锂铝战略资源高值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31岁的周冬冬是山西大学博士,也是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公司副总经理。见到他时,他正在光学室和工作人员梁定新探讨用激光力度仪检测粒径分析出来的结果。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首先要有人才,人才的支撑可以为企业、为园区带来大量的新技术研发的新成果,主要就是把我们现在所没有用到的一些固废,用于做成新产品,将它应用到公路建设和其他领域,提高整个科技园的经济效益,并且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周冬冬说。
5月10日开工的“交通装配式智能建造项目”作为科技园区二期工程,采用“标准化施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设计理念,利用高性能掺合料、再生橡胶轮胎钢纤维等原料,结合余热蒸汽、中水等资源,定制化生产涵洞、梁板、墩柱、盖梁等公路、轨道交通、市政及建筑领域装配式预制构件等。生产车间包括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区、智慧化管理系统控制室、混凝土生产区、高压蒸汽养护窑等配套功能设施。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1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将有力推动吕梁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项目聚焦‘1331’战略举措,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打造国内一流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标杆企业’为目标,以‘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三维科研架构作为技术创新支撑点,积极落实‘整合资源+交易平台+终端客户’的三级经营策略,并以山西再生资源交易平台为载体,持续探索数字化与低碳化融合的切实路径,形成线上平台、线下生产和科技研发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经营体系,实现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