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太原市天气经历“中伏”的桑拿天,最高温度达到35摄氏度;本周,陆续降雨送来阵阵凉意,最高温度下降5摄氏度。进入夏季,室外工作者们正经历着各种考验。在他们中间,有一群人常年工作在地下,无论刮风下雨,施工进度照常进行,工作日程排满整整一天。他们为城市的发展、运行默默付出,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地下工作者”。
他们的工作环境怎么样?每天都在做什么?是什么动力让他们默默坚守岗位?8月9日至11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这群“地下工作者”,探寻城市发展、运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盾构机“医生”:湿热“桑拿房”里持续工作
8月9日早7时,位于人民南路与通达街交叉口的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通达街站施工现场,盾构机“医生”乔龙华通过车站内设置的施工梯,下到地下17米处,进入西侧隧道。
“刚刚进入隧道时,感觉比较凉爽,这里的温度通常低于地表温度。”中铁十七局负责通达街站至康宁街站区间盾构机修理的“医生”乔龙华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但是,越往里走,越靠近盾构机,温度会逐渐变热,进入盾构机内部,温度达到最高。
给零部件上油、查看液压系统,油路、线路、电机是否正常运行……进入隧道的第一件事,乔龙华需要对盾构机内的各个设备查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盾构机全长约84米,核心部件是位于机头的刀盘,用于切削隧道内的土层。刀盘的正常运行需要靠盾构机的后配套设备来提供动力,后配套设备包括电气、液压、水系统、注浆系统等。”乔龙华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他的主战场就是后配套设备。
施工场地密闭,设备运行产生的大量热气和地下潮湿的环境,形成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无论春夏秋冬,这里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0摄氏度以上,空气通过大功率的风机进行输送、置换。四周除了运行的设备、明亮的灯光、成形的隧道壁,施工区间看不出任何的不同,唯有驾驶室里的仪器数值可以证明,盾构机正在前行。”乔龙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现在,他们穿着半袖进行施工,几个小时衣服就会湿透,那种湿热的感觉就像蒸桑拿。
乔龙华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盾构机至少有10万个部件,大到直径6.44米的刀盘,小到直径2毫米的保险丝,这些部件的更换、养护都是由盾构机“医生”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来完成。他以循环降温水举例,盾构机液压油箱有3200升,液压油温最高时达到70摄氏度左右,使油温下降的循环降温水都会达到40摄氏度左右。
随着盾构机掘进区间的增加,掘进速度不同,地下工作环境也会略有不同。“现在我们正在掘进的区间上方是一座大楼,平常掘进速度是8至9环,现在速度变慢至5环。”乔龙华说,虽然工作环境比较辛苦,但他很有成就感。今年28岁的乔龙华已工作近10年,曾参与武汉、苏州、合肥等地的地铁建设,每当通过自己努力解除一次故障,每当回想起自己参建的地铁正在搭乘数千出行公众,成就感油然而生。
水道组组长:随时待命保雨水管网畅通
进入汛期,时而高温时而暴雨的天气,考验着城市雨水管网的“清道夫”们。
8月11日上午9时,省城建设北路北中环附近的享堂新村小区门前,黄色的抓斗车、淤泥车正在清理检查井下的淤泥、杂物,身穿蓝色半袖、亮光防护服或橘黄色工装的10余名市政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忙碌着。
“这条环建路刚刚改造完成,施工中,难免会有一些沥青或是杂物掉入检查井,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清理,确保雨水管网的畅通。”太原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第一道排养护所水道工段的副工段长、水道一组组长赵虎威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汛期是他们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晴天,工作人员都在辖区内的管线进行巡检或是清理检查井、雨箅等。室外温度高达35摄氏度时,他们需要打开烫手的井盖和雨箅,清理管道内的杂物、淤泥。
环建路的清理还未结束,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打断了他们此时的工作。“按照我们的雨季应急预案,现在全体工作人员需要在半小时内转战防汛重点路段,与此同时,高压射水车等设备也将进入应急状态。”赵虎威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他们负责汾河以东、水西门以北区域内检查井、进水井、雨水方涵的正常运行,防汛重点路段包括白龙庙、府东街、胜利街、恒山路十里铺等地。
山西晚报记者跟随赵虎威登上一辆黄色的淤泥车。“我是2012年入职的,刚参加工作时还不太习惯,路上的行人觉得气味不好闻,总会绕开我们和清淤车辆。”行驶途中,赵虎威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能够坚持下来,正是看到自己的前辈们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引领着他们。
仅用十多分钟,第一道排养护所工作人员分别到达各自的防汛点。“这几天,太原市的雨水较多,瞬时降雨量比较大,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要守候在一线,直至重点区域的雨水排完。”赵虎威说,相较于其他地段,他们负责的区域紧邻东山,防汛任务较重,考验着雨水管网瞬间排水能力。
经历近两小时降雨,胜利街东延铁道桥下的雨水正在退去,但道路两侧的雨箅上卡着一些塑料袋、水瓶等杂物。拿起工具打开井盖,穿着雨鞋进入检查井……一套熟练的动作后,赵虎威把清淤设备无法完成的作业人工完成,随后,抓斗车将淤泥一斗一斗挖出送入淤泥车内。接下来,重点路段的检查井被一一清理干净。
赵虎威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春季集中清掏、汛期前方涵清淤、汛期防汛排涝、老旧管网改造、日常周期养护、应急处置,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这几天陆续的降雨,随时待命的他们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顶管工程工长:日行3万步确保施工质量
8月10日上午11时,室外气温已达33摄氏度,在太原市康乐街劲松路口附近,头戴安全帽、身穿橘黄色工装的顶管工程工长漏永祥正在焊接顶管的止水圈。因为工作需要,他不得不穿着长袖、长裤,汗水不时从脸颊滑落。
康乐街作为太原市中心的一条老街巷,地上,道路狭窄、路面坑洼;地下,管网狭小、老化。此次改造中,在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的同时,将在新建路至滨河东路之间敷设两根直径3米的雨水管线,用于缓解城市内涝现象。
“改造路段道路宽18米,两边分布着煤气公司、热力公司、康乐幼儿园、康达商城等多家单位,地面下方已布满各类市政管线。”漏永祥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由于雨水管管径大,作业现场受限,因此,采用顶管作业方式将大管径雨水管线敷设在市政管网下方。整个工程共设有5个作业井,主要用于顶进设备及管道的进出。当时,他们正在为新的顶进区间做准备,设备将从劲松路东侧井进入,在滨河东路康乐街雨水泵站顶出。
泥水平衡系统是否正常、减摩注浆是否正常……为确保管道顶进始终保持在轴线上,每一天,漏永祥都会仔细查看各个设备,每处的细节都至关重要。漏永祥告诉山西晚报记者,顶管在顶进时,晃动左右幅度不能超过5厘米,上下不能超过10厘米。作为顶管工程的工长,工程的质量不仅是企业的信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它关乎周边居民的安全和未来城市的运行。顶管每前进一段,漏永祥都会通过作业井进入管道内查看施工质量,管道是否正常顶进、管缝对接是否平整等。
漏永祥告诉山西晚报记者,顶管区间平均在500米左右,进入管道内,可以远远地看到另一出口处的光亮,前行、查看接缝全靠头顶安全帽上的灯光,由于管道呈弧形,边看边行的工作环境很考验人。除此之外,他每天在施工现场要走4个来回,差不多3万步。
工作中从不喊累的漏永祥,在谈及家人时是最开心的。“现在最让我惦记、操心的是6岁的女儿,只要有时间,我们晚上都会通话。”今年46岁的漏永祥说,女儿一声“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就能让他忘却一天的辛苦。
漏永祥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此前,他们承建了水西关街顶管工程,单次顶进747米,管径大、距离长,该项工程位列华北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第一。6月20日施工退场,原本打算在家乡杭州陪伴妻儿的他突然接到新任务,休息仅10天就重新踏上返回太原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