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标灯维修工郑启湘30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求知,坚韧不拔攻关,克服满身病痛,最终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经费上亿元。
郑启湘被业内称为“航标灯王”,先后获得“长江航道职工楷模、长航系统创新型职工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38项荣誉。1986年至今,他取得了20项科技创新成果,7项获国家专利,6项获国家优秀奖。2006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任主任委员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节能、环保、免维护的HD155型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空白”。
干一行爱一行 与航标灯结下不解之缘
58岁的郑启湘1米70,皮肤黝黑,偏胖,走路像一阵风,一谈起航标灯就两眼放光。他一直工作在长江航道局洪湖航道处航标器材维修中心,现任这个7人团队的总工程师,中心的墙上,挂满了他获得的各类荣誉和证书。
洪湖航道管理处处长熊波说,从只有小学学历的学徒工,成长为长航系统顶尖的高级工程师、技术能手,郑启湘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求知和创新路。
因家里穷,郑启湘只上到小学5年级。15岁成为山东烟台海军部队里一名战士,5年军旅生涯,让他不畏困难、敢于吃苦。1973年复员到洪湖航道管理处做一名航标灯修理工。他对修理一窍不通,平时只能给师傅递递扳手,或背挑肩扛器材使使蛮劲,同事们嘲笑他是“小学生”。
面对浩浩长江,郑启湘血性喷涌,发誓要成为行家里手。
起点低,就从小学五年级数学开始学起。他总是随身带着书,走到哪,学到哪。每天不少于3小时,3年学完了初、高中的物理和数学课程。此后,他买了《简明无线电学》《电子技术》等大量相关书籍,发奋苦读专业技术。还自费报名参加了吉林大学电子技术函授培训班学习。凭着一股狠劲,一年半的函授学习,5门功课平均96分,还得了30元的奖学金。
郑启湘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着魔般琢磨航标灯,人称“灯痴、灯迷”。一次在家里吃饭,竟不知不觉用筷子蘸着汤水在桌上划起了设计方案;1986年底一个严寒的雪天,他忙于研制塑料航标灯,3岁的女儿没看住掉进冷却池差点淹死;2000年为研制LED光源,边看《LED技术》等书,边向邻居高二学生请教光学知识;一段时间为学习机械制图,买了一堆白纸、一捆铅笔回家,天天画图天天计算;2008年初雪灾的一天早上,按惯例在长江边收集气候数据,被一辆打滑的农用车撞得晕死过去;同年一天早上大雪零下5度,他为测试新航标灯趴在屋顶冰雪上几小时……
干一行爱一行,郑启湘与航标灯结下了不解之缘。同事李先斌说:“每遇到困难,他总是咬牙克服。”1986年起,他创造出全塑壳航标灯、集成电路航标灯、多功能半导体航标灯、大功率整流充电机等20项新成果,在《中国航海协会》《长江航运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技术论文。
造世界上最好的航标灯,是他毕生的梦想
航标灯是为船舶导航的专用设施,就像照亮行人的路灯。1987年以前,长江上都是铁质航标灯,每座重达40多斤。航道员经常要挑着步行十几里上船,再在风浪里设标作业,辛苦而危险。曾有川江航标工在三峡库区悬崖上设标,连人带灯滚落江里丧命的事件。这种灯靠蓄电池供电,一次充电只能用28天,每盏灯一年要出动船艇更换电池13次,使用损坏率高达45%。
“研制世界上最好的航标灯”,成为郑启湘毕生的梦想。航标灯由光源、电源、电路、外壳等部分组成,要使每个部件集成、匹配到最优,才能做到最好。
关键的几步印证着郑启湘在革新之路上的坚实足迹。1986年郑启湘研制成功直径150毫米的全塑壳航标灯,灯重一下降到3公斤,长江全线引起震动;2000年采用发光二极管技术的新型光源终于试制成功,视距从2.5公里提高到5公里,取代了使用20多年的白炽灯泡和霓虹灯管;2003年用高能锂电池作新型电源,消除了长江全线每年废弃6.6万个铅酸蓄电池和空气干电池的污染隐患;2005年至2008年,将太阳能光伏技术、LED照明技术、高能锂电池组合技术、微电脑闪光控制技术集成一体化,成功研制出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并不断完善;2009年开始对航标灯的遥控遥感技术进行攻关。
记者看到,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只需拧上4颗螺丝钉,3分钟可以安装完成。“关键是这家伙节能环保,比较好养”,郑启湘说,它5年只需维护一次,使用年限可达15年,连续70天阴雨天气也能正常发光,适用50度至零下25度的温度区间。
今年3月,郑启湘受邀参加了在南非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航标大会,他带去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在大会上受到国际航标灯同行的高度关注,被评价为技术先进、价格低廉,绿色、环保、低碳,推广应用广泛。随后的5月15日,郑启湘又带着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全国科技活动周”。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以节能、环保、低碳的创新成果首次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上展示。当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来到展台时候,对闪闪发光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产生了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长江航道研制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成为了全国科技活动周上的一大亮点。
国际航标协会主席刘功臣高度评价了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领先技术。
据介绍,此前我国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基本依赖进口,每盏灯价高达1.8万元,郑启湘研制的产品价格仅为其六分之一。据长江航运经济技术研究所2009年底权威测算,老式灯年维护费7850元,新式灯年节约3404元。全国内河及沿海3万多座航标灯全面推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经费上亿元。
目前,长江航道上已经全部用上了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黄河、京杭运河和沿海部分水域也在试用。“长江02010轮”船长叶道生说:“新式灯助航功能更强,治好了长江船舶‘近视眼’,为安全航行提供了更好保障。”
守着长江37年,航标灯就是他的生命
郑启湘看似健康,实际是一只“纸老虎”。捋起裤管,记者用手一摁他的腿,只见一块白白的凹陷就显了出来。原来,他的腿和脸都浮肿。
1984年3月,郑启湘因肾结石引发尿毒症昏迷数天,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洪湖航道处知悉后用航道工作船连夜送往武汉抢救。医生说“晚到3小时他的命就保不住了”。手术还发现,郑启湘只有一个肾脏,这种病例概率为百万分之一。此后几年,郑启湘先后患上肾积水、高血压、痛风,浮肿和尿血成为常事,医生说他随时有生命危险。
“组织上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将毕生精力献给长江航道。”他认准了这个理,一边驱赶病魔,一边与时间赛跑。
郑启湘经常加班加点。妻子李爱民埋怨道:“家成了旅馆,只要有时间,他摆弄的就是航标灯。”一开始并不理解,“但后来想,老郑不打牌不跳舞,有空时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我们娘俩做特喜欢吃的‘红烧鲫鱼’,他其实是非常爱这个家的。我理解了老郑,航标灯是他的事业和生命啊。”妻子和女儿只是为他的健康担忧。
洪湖航道管理处处长熊波说,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艰难试制8个月,一段时间他痛风病发作,疼痛钻心,走路十分困难。医生嘱咐要防止并发症危及生命。他却跛着脚每天往单位跑,有时熬夜过多肾脏痛,就将热水袋放在腰部暖着继续试验,最紧张时请护士把吊瓶拿到车间里打。有时没办法,处里“强制性”送他回家养病。
郑启湘出了名,有2个厂家要高价收购其专利,8个单位想高薪聘请其做技术总监,他都婉言谢绝了,有人认为他是个傻子。而他对记者说:“我从事航标灯研究30多年,航标灯就是我的生命。”
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说:“郑启湘几乎每天都在工作,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长江航道全线干部职工都在学习‘敬业、求知、创新、拼搏’的启湘精神,他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航标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让我们深深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