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一线 ·当前位置:主页 > 廉政一线 >
 
乡村振兴 全面振兴
发表时间:2018-04-23 来源:山西新闻网 点击量:


 
 
垣曲县皋落乡墨山底村农民张文波正为红薯秧苗喷洒营养水。该村是有名的红薯专业村,村民们家家育植红薯秧苗,靠红薯产业增产增收。

晋城寺庄梨花小镇梨花盛开时节游人如织的画面


产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并进一步要求,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他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和关键问题,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产业振兴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基础,组织振兴是保障。“五个振兴”构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体现了乡村振兴二十个字、五个方面的总要求。我省各地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可圈可点。本版特撷取了他们发展过程中的片段与广大读者分享。期待我省乡村振兴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真正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
 
 
高平 人才支撑 创业创新热潮涌
 
    近年来,高平市通过政策上给支持、政治上给待遇、宣传上造声势等措施,引导促进各类人才回乡创业、二次创业和自主创业,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在政策上,对进入孵化基地创业的,提供5万-10万元的创业小额政府贴息担保贷款;对到民营企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发放人才补贴,近两年已发放30万元;对回乡创业的高平籍在外成功人士,给予税收、厂房等创业政策支持。在政治上,对自主创业创新的青年才俊进行摸底,将取得一定成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吸收为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双创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授予来高创业人士“荣誉市民”称号。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将农村创业创新能人推选为“两委”候选人。除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业创新先进典型外,每年还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创客大赛等活动,并将各种创意产品和特色作品在各种招商活动中推介展示,在全社会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
    目前,高平市民营企业总数达14353户,规模以上21家、亿元以上8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17个,中小企业占比全省排名第六;农村创业创新从业人员近10万人,占全市乡村从业人员的56.4%。先后荣获全省“先走一步、富民强市”、五规合一、转型综改、扩权强县和低碳城市试点市、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等荣誉。
    在充分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创业要素的同时,高平市还建设了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初步构建了“示范基地+孵化器”“技术中心+创客空间”“双创服务站+典型培育”“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四大发展平台和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为各类双创主体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空间载体。目前,在16个乡镇和创业基地设立了20个双创服务站,率先实现了双创服务站点乡镇全覆盖;成功培育4个创业示范乡镇、130个创业示范企业和1200个创业带头人。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乐村淘等电商企业,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和378家乐村淘村级体验店,“掌合天下”整合超市便利店600家,正在建设13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5个村级电子商务旗舰店和100个村级电子商务示范店。
    【点评】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既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也离不开四面八方的返乡人才。以事业聚人、以发展成人、以环境留人,高平的多措并举人才战略,构筑了内外结合、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让热爱家乡、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舒心,让怀着满腔热情返乡的有志之士更有信心,让那些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新创客”都能在广阔的农村精彩绽放,同时,用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前程愿景,坚定人才扎根农村的毅力。
 
 
岚县 生态优先 增绿增收两相融
 
    今年春天,对于54岁的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村民马明亮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受益于当地林业资产收益造林助推脱贫攻坚新机制,他家终于在去年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和他一样受益的涉及蛤蟆神村和府台村两个村,农户243户748人(贫困户101户289人),户均增收7000元。他告诉记者,他家4口人,以前靠30多亩薄地吃都不够吃,去年通过参加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贴16000元,给岚县茂林绿化有限公司打工收入3600元,家庭总收入19600元,一年就脱了贫。
    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重点县,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任务并重。为了趟出一条生路,岚县积极探索并实践林业资产收益造林助推脱贫攻坚新机制。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解释说,林业资产收益造林机制是将农户自己的退耕还林地经营权、部分退耕还林财政补助资金委托村集体进行流转、折股量化,由村集体代农户统一持股,以股权的形式入股造林企业,造林企业组建由贫困户参加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由企业出资、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管护,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
    蛤蟆神村作为先行者首先受益。他们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岚县茂林绿化有限公司,收益由“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的形式体现,岚县茂林绿化有限公司组建“别样红”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行使经营权。把新造林地全部纳入本地森林资源管理范围,继续聘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管护,让他们获取持续的管护收入。实施统一管护政策、“树随地走”政策,解决无地造林和造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截至目前,岚县共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00多个,覆盖12个乡镇5000多名贫困人口。在开展林业资产收益的同时,岚县还积极探索了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护等生态扶贫模式,做到了群众近期有劳务收入,中期有管护收入,长远有资产收益,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岚县的做法推进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推进了农林旅游相融合,推进了村集体与企业、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贫困户利益相融合。在实施中,规范合作社造林脱贫运行新机制,严格把关确保贫困群众参与率、技术指导确保造林成活率、统筹安排确保脱贫增收覆盖率。广大贫困群众在参与造林营林、管林护林、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吸引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点评】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为有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提供了生态基础,群众也有了发展林下中药材、养殖业、种植业的条件。岚县的生态扶贫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青山增绿的双赢,很好地兼顾了村集体、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方利益,解决了集体经济破零、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大大地点赞。
 
繁峙老泉头村 产业带动 一村一品富农家
 
    忻州市繁峙县大营镇老泉头村自古以古泉美称,村里有繁峙十大景致之一的“三泉涌烈”日夜不休。
    近年来,老泉头村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的契机,坚持一村一品,全力发展蔬菜产业,兴建了脱水蔬菜加工厂,带领农民致富,优质胡萝卜闻名遐迩,走出了一条蔬菜种植加工发展生产的路子。
    长期以来,老泉头村村民一直从事田间劳作,耕种方式粗放,品种单一,且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农民增收步伐缓慢。2015年,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市场考察、分析、论证后,将蔬菜种植确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为打消村民对这一产业的顾虑,老泉头村党支部书记崔二平身先士卒,2017年与山东润隆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蔬菜脱水厂,彻底解决了蔬菜销售难的问题。村两委班子成员本着“带领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拿我做实验、风险自己担”的原则,带头种植蔬菜,带领村民更新观念。
    村里先对传统种植户进行了整合,以农民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的形式,培育了涌泉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合作社社员100户(其中贫困户76户),并成立了亨隆绿蔬有限公司,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蔬菜种植加工过程中,全村种植胡萝卜600亩,茴子白800亩,难以满足加工厂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有稳定的高收入,2017年,在大营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全镇19个村5000户(其中贫困户3500户)参与蔬菜种植,10个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蔬菜种植技术和种苗的提供。贫困户耿白小这样对记者说:“现在可好了,我们不用出门,在自己村里就有事干,土地入股合作社,每月蔬菜基地务工收入2000多元,年终合作社还能分红2000元,省了自己好多事。”在工厂上班的张诚说,“我们也有了像城里人一样的工作,每月3000多元,真是没想到。”
    今年,老泉头村将规划建设蔬菜种植加工园区,预计投资2000万元,再建2条洋葱和大蒜生产线,同时建恒温库3座,贮存优质胡萝卜能够卖上好价格;为了保证茴子白等蔬菜的种苗在附近就能移苗种植,还要建育苗大棚50亩。蔬菜种植加工园区建设完成后,将形成大营镇乃至全县的龙头产业,对全县一半的乡镇形成带动。一是按照目前建成的2条生产线用工,将解决1000人的就业问题;二是蔬菜种植亩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比种植玉米等一般农作物增收1000元至1500元;三是订单客商带动大营镇本地的住宿、餐饮、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四是产业形成后将带动周边5个乡镇的贫困户1.5万人脱贫。
    通过蔬菜种植加工业的带动,不仅老泉头村达到了“五有”标准,而且大营镇的其他18个村也向“五有”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点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只有经济兴盛,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离开产业保障,振兴乡村就是一句空话。老泉头村的实践说明,产业兴,百业兴。基础产业兴旺了,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也会随之兴旺,农民才有持久、深层、源头的富裕,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才能得到培育。
 
 
长治振兴村 文化引领 乡风文明幸福多
 
    四月的上党盆地,春意浓浓。
    长治市长治县振兴村是全国文明村镇,与华西村、茅台镇、乌镇等并肩“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镇”。它的“国字号”荣誉还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生态文明村等。
    记者见到郭立新时,她正在给婆婆洗衣服。除了平常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外,她还经常带婆婆出去旅游、逛街,并对婆婆说:“家务活是干不完的,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婆婆拉着记者的手说:“我儿媳就是心眼好,想得周到。”牛国灵家是振兴村的教子有方“最美家庭”,郜俊霞和关艳霞是村里的一对和睦妯娌,邻居们都说“她们像一对姐妹”。置身于振兴村,感受最深刻的是这里的文明乡风。从孝廉公园到文化广场再到村志收藏馆、百家姓文化展示馆等,无一不展示着这里的乡土文化氛围。
    为了倡导文明乡风和良好家风,振兴村每年都要举行“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五好家庭”“好婆媳”“九大孝星”“计划生育模范家庭”等各种评选活动。根祖文化节、重阳文化旅游节,各种传统节日在这里都盛装登场,老幼妇孺无一群体不被关照。今年的全国三八妇女节,村里还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延红萍讲解主题为“关注健康,永葆青春”的知识讲座,为广大妇女普及健康知识。在振兴村生活的每个群体都能感受到生活是幸福的。
    在村里走走,崇仁路、崇明路上别具一格的“梅兰竹菊”文化长廊128块版面耳目一新,农耕文明、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图文并茂,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婚丧嫁娶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准”“待客礼仪”“集会礼仪”等,这些规定细碎而又可行,絮絮叨叨中透着浓浓的情意,卓而不凡又彰显淳朴,紧紧围绕移风易俗、文明礼仪、德孝传承等不同方面,规范村民言行、倡导崇德向善、提升村民的道德认知理念,已逐渐内化为每个振兴人的内在基因。
    一张张剪纸、一排排别墅、一道道本土美味佳肴,一片片油松绿野……振兴村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别样乡情,更让人品味到了一方乡土的淳朴与芬芳!
    【点评】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农村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有了新的文明风尚,一些陈规陋习、封建旧俗才能慢慢地、自觉地退出历史舞台。在振兴村,文明礼仪、家风家训等方面的规矩基本上都能被村民发自内心地接受和拥护。规矩立得住、行得开,才能逐渐培养起村民的自觉自律意识,才能共育好习俗、共营好乡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振兴村的文明乡风也依赖于他们的物质生活基础,所以,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丰裕的生活也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必要条件。
 
 
侯马马庄村 组织保障“党建+”促善治
 
    每天清晨,临汾市侯马市新田乡马庄村村民李爱生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扫自家的院子,然后扛着铁锹和扫把出门,加入到正在街巷里保洁的马庄村党员服务队伍当中,收集垃圾、铲除杂草、清扫巷道……将村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党员干部包路制度是马庄村“党建5+”活动的其中一项内容。
    马庄村位于侯马市北郊,是侯马市首批“四美两宜”示范村。全村3个村民小组、448户,党员69名。近年来,马庄村以“党建5+”为统揽,有力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他们的做法是:“党建+好班子”,强化队伍建设。支村两委班子坚持每周例会制,重大事项决策执行“四议两公开”。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员承诺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努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有作为、过得硬、打胜仗的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党建+好门路”,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破解集体经济增收难题,陆续引进建起被服厂、桃果加工、铝合金加工等企业,增加集体收入,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党建+好服务”,密切干群关系。党支部班子作表率,开展党员“亮身份、晒承诺、争先锋”活动,在每个党员家庭门前悬挂“共产党员户”门牌,明确带头服从大局、带头创业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尊老爱幼、带头美化环境要求,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党建+好乡风”,深化基层治理。重视村风、民风建设,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组织广场舞、锣鼓队、秧歌队等群众性文艺演出,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党建+好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建成集休闲、健身、运动、游览等于一体,占地面积25亩的高标准文化广场。对全村6条主路2条主街进行了红色命名,党员干部主动包路、包街、包巷,大街小巷日扫日清,全天保洁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马庄村村委委员晁怡华说:“怎样才算一名合格党员?就是要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看的是党员干部。党员带头了,群众的工作就好做了。”
    【点评】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就能蹄疾步稳,乡村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开展。马庄村的善治之路,最关键的是紧紧抓住了“人”,抓住了全体党员,让党员们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抓住了全体村民,让基层党建和大家的公共利益相结合,注重了全体村民的参与,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上一篇:中央纪委通报我省1起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下一篇:5月1日起特定严重失信人将限制乘坐火车
 
 
 最新更新
· 省纪委监委元旦春节期间公开曝光
· 崔向松督导检查安全生产疫情防控
· 忻州市公安局举办庆祝首个中国人
· 坚决有力“惩腐打伞” 荡涤一切
· 郑连生主持召开全市安全生产专题
· 忻州市五寨县委原书记张春因严重
· 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创民和太原重型
 热图推荐
 点击排行榜
贵州:第一轮巡视发现违反"六项
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
乡村振兴 全面振兴
长生董事长等18人被提请批捕
省水利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潘军峰
山阴县公安局多警联动成功破获盗
善款资助副局长儿子留学?西安市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更大的担当和
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保障全面提速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回头看”转
 
山西聚焦视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人员查询
            
     工信部备案号晋ICP备18003080号 中国文明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新闻中心 山西聚焦视点网络编辑部 晋社科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49C号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稿件均已注明信息出处,且不代表本网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