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响“人说山西好风光”的同时,我省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努力,再唱一曲“人说山西好环境”。2017年7月以来,我省决定在全省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2017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我省成为全国第一家在全省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的省份。
2018年4月11日,记者从全省住建领域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山西省住建部门将全系统行政审批事项由10项减少为6项,精简率达到40%。同时,还将探索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和“红黑名单”制度,对守信者开通优先办理等“绿色通道”,对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
立项到开工时间缩减约三成
2018年2月14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印发《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及配套办法。《试点方案》明确2018年在全省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对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山西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外的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以企业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政府靠前服务、企业信用承诺、监管约束有效的管理模式。
简言之,其核心就是建立政府靠前服务、企业信用承诺、监管约束有效的管理模式,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幸福指数”。
2017年7月以来,山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先后在全省10个开发区和晋中市全域落地,以企业投资项目28项报建审批事项为突破口,以供地、开工、竣工投产为节点,按照政府统一服务、企业承诺的方式对报建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试点以来,全省试行承诺制项目94个,项目立项到开工时间平均缩减约1/3,极大增强了企业获得感。
根据《试点方案》所设定的目标,到2018年底,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在企业投资项目报建阶段的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到2020年底,在推进报建审批事项简化和流程优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优质主动的政府靠前服务机制基本完善,双向约束的信用体系基本建立,有效、透明、协同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为全国报建审批制度改革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40%
进一步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为开创全省转型综改新局面注入强大动力。4月11日下午,在全省住建领域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锦生介绍,从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来看,仅住建部门就涉及10项,比重占所有部门审批事项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他介绍,从当前审批效率来看,近期,世界银行发布了《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办理施工许可周期长是拉低我国营商环境总分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报告所指的施工许可办理周期是自取得土地到获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限,报告反映的也是全国范围的情况,但不可否认我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李锦生表示,前置条件多、申报材料多、审批环节多、重复提交材料多等问题,社会反映比较强烈。住建领域的审批时限还有很大压缩空间,政府服务亟待进一步提质优化。
对此,按照省政府要求,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了《山西省住建领域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在住建部门涉及的10项审批事项中,取消出让土地“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1项,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部分条件试行承诺制1项,将“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动、迁移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审核”改为政府统一服务事项3项,全系统行政审批事项由10项减少为6项,精简率达到40%。
对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
根据《总体方案》,我省住建部门将试行承诺事项容缺审批。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本级容缺审批实施细则,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短缺非核心审批要件的,要予以受理,实行容缺审批,企业在规定的时限内补全短缺部分后发放相关审批许可。
同时,按照《山西省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管理办法》要求,实施住建、人防、消防、气象等部门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省级主管部门牵头建设全省施工图联合审查数字平台,整合住建、人防、消防、气象等部门的图审环节,实现数字化联合审查。
要全面改革中介服务管理,特别是要打破地域限制,清除市场壁垒,构建全省统一、开放有序、服务优良的招标代理、施工图审查、造价咨询市场,让建设单位可以在全省范围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可以在全省范围公平竞争承接业务,不断规范和促进中介市场发展。此外,全面推行“一费制”管理制度,落实“一费制”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
全省住建部门还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和部门联合惩戒制度。充分运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监管信息录入工作,探索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和“红黑名单”制度,实现部门间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对守信者开通优先办理等“绿色通道”,对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强化对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守信践诺的约束作用。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建筑市场监管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市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