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目前从业人员有1908万人,其中具有初级以上技能的人数286万人,仅占全部从业劳动者的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高技能人员占29%,技能以上从业人员仅6.6%,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1908万的劳动大军大部分全靠输出力气,而不是技术,在挣微薄的辛苦钱,技术含量低,缺乏就业竞争力。这一状况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被纳入今年省政府六件民生实事。22日,我省出台《2018年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工作方案》。27日,省政府召开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暨2018年启动仪式,拉开2018年我省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序幕。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2018年至2022年每年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劳动者达到100万人”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如何落地予以解读。
哪些人可参加技能培训?四类人群重点参训全面覆盖
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介绍,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是培训对象培训范围规模大、范围广。主要有四类:一是城镇失业人员,包括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城镇未继续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贫困家庭子女、复退军人等。二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包括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本市、县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农村劳动力。三是企业在岗职工,指被企业招用并在岗工作、领取劳动报酬的人员。四是岗前培训对象,指小微企业当年新招录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人员。从横向纵向形成了一个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整体布局。2018-2022年,力争每年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劳动者达到100万人,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15万人、企业在岗职工40万人。
如何避免培训走过场?多形式缩短培训与就业距离
“过去我们就是免费培训都有找不到人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我们做的饭别人不愿意吃,别人愿意吃的饭我们不给做。特别是过去培训把人集中到一个地方,误工误时,不切合实际,这种培训方式必须改进。”吴海亮指出,本次培训要针对不同人群,引导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需求导向”“就业导向”职业培训,最大限度缩短培训与就业距离。重点对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服务对象实施“边培训、边就业”;鼓励培训机构拓展校企合作,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鼓励“送培训下乡”,采取“田间地头”培训、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社)培训、居家手工技能培训、课时积分制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满足不同群体培训需求。
怎样调动培训机构积极性?10亿元财政支持含金量空前
培训机构没有积极性,培训人员也培训不好。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向阳表示,为全力支持我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从2018年至202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左右用于全省100万人技能提升培训。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6亿-7亿元用于60万名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按每期培训10天左右测算,对培训机构人均补贴1000元-1500元;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安排2亿元左右,用于40万名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对企业人均补贴300元-500元;从就业资金中安排1亿元左右,对培训后3个月内实现就业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300元-800元的奖励。“这些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无论资金规模、支持力度,都创造了新的记录。”
培训内容有怎样的针对性?围绕三大目标突出三项内容
记者了解到,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将围绕建设“示范区”、打造“排头兵”、构建“新高地”三大目标,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培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手工技能等培训10万人;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物流快递等培训10万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加强企业在岗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力争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