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启动“衣”往情深公益活动
9月是大学校园新生集中军训的时期。军训结束后,学生们只穿过几周的军训服,却成了“鸡肋”,或被雪藏或被直接扔掉。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这些军训服不再是“一次性”消费,既找到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归宿”,又能借此机会在大学生群体中传递实践公益理念。
倡导“爱不闲置”,传递同城的小善温暖。2017年9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全国20余所高校,发起首届“衣”往情深公益活动,回收军训服近万套,经过专业消毒清洗,捐赠给同城的建筑工人,并通过文艺汇演等方式和建筑工人一起联欢过双节,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感谢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奉献。这一举动获得了大学生、建筑工人的欢迎,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点赞。
这个9月,2018年“衣”往情深公益活动在全国更多高校展开,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邀请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回收的军训鞋服将覆盖更多建筑工群体。让你的军训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公益旅行”,期待有爱心的你一起加入。
记者调查:
军训服成了“鸡肋”
记者前期走访调查高校发现,往年大一新生军训服脱下身之后不外乎被卖掉、扔掉或者雪藏,捐出。根据调查的结果粗略计算,一套崭新的军训服装备价格在百元左右,按照本市高校每年新招学生数万名来粗略计算,这些军训服的成本就多达数百万元。如果军训结束后有一半军训服没能得到再利用,浪费的成本也十分惊人。
每年军训后,也有一些社会上的商贩到大学校园回收军训服,但是学生们对其清洗、消毒的过程以及去向并不放心。去年参与“衣”往情深活动的大学生表示,让军训服装以公益的名义发挥价值,比低价处理掉更有实际意义。
“衣”往情深:
回收军训服,捐给建筑工人
9月18日,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的“衣往情深”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呼吁大一新生捐出军训服,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清洗消毒。本报将甄选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工地,组织学生把回收的军训服,捐赠给该工地上的建筑工人,让这些军训服以公益的名义开始另一段“旅行”,全程环保、卫生、透明、公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公益活动,让大学生的闲置物品再次发挥价值,让城市建设者也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他们的关注。
“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军训服,一双结实耐穿的军训鞋,送到建筑工人手里,就可以为他们节省一笔支出。一份小小的关爱,也能为在这个城市里辛苦打拼的他们送去温暖。”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环保、互动的公益活动,弘扬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公德心,在他们心中种下正能量的种子,同时倡议更多人关注为城市建设默默付出的建筑工人群体,向他们的辛苦付出致敬。
如果你是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愿意加入到本报这一爱心阵营;如果你对军训服的再利用有更好的建议;如果你也想对建筑工人等默默付出的一线群体奉献爱心,都可以在工 作 日 拨 打 本 次 公 益 活 动 专 线0351-4283340/13546426000报名参加,或者关注“天天正能量”微信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