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正在看家属拿来的片子
时间:17日22时30分至18日1时30分
人物:太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
医生给这个病床的病人量完血压,赶到下一个病床看病人的检查报告,回到办公室还要填写病历和病人信息,护士端着输液筐在病床间走来走去给病人输液、打针……17日深夜,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急诊大厅,是一幅忙碌景象。人们说话声音都不大,还能清晰听到医生和护士匆匆的脚步声。
急诊科,主要抢救急病和危重症病人,医护人员的工作就像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要尽快救治现有的病人,还要时刻准备应对随时可能送来的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病患,神经始终紧绷着。对急诊医护人员来说,不论白天、夜晚,工作时间就像参加一场战斗,没有可以放松的时刻。
七成病床有患者是常态
17日深夜,记者来到太原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大厅,灯火通明。输液厅的座位稀稀拉拉坐着两三个人,可对面的急救厅就十分“喧闹”了:8张病床外加2张临时加床只空着一张没躺病患,抢救室3张病床有一名病人在输液,监控室的病床空着2张,大厅的临时病床上也躺着1人。记者数了数,病人占了约七成的病床。
几名医护人员穿梭于病床间。副主任医师孙丽萍告诉记者,急诊科医生每隔3天一个夜班,从前一天18时到第二天8时,护士隔4天轮一次班,上班时间是从前一天21时到第二天8时。护士人数固定,4个人一个班,医生通常要“由老带新”,17日这天是5名医生。记者过来时,孙丽萍喝下最后几口燕麦,这是她的晚餐。在办公桌上,放着吃了一半的外卖,不知道是哪位医护人员的。孙丽萍说:“急诊太忙了,能吃顿安心饭很难。”
“液体没有啦,能不能给换一个。”“孙大夫,我妈尿频,几分钟一次,这怎么办呀?”急救厅里此起彼伏地喊着“孙大夫”,她没跟记者说两句又去看病人情况。
其实,17日晚上,孙丽萍和另外一名医生高龙都是带病工作,有些感冒。此时,高龙正在往电脑上输入患者病情。“我们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带病上岗,除非是特别着急的事。像一般生病,你请假了,病人怎么办,剩下的医生护士更忙不过来了。”一旁的护师杨艳说。
来急诊的病患,较轻的情况有外伤、腹痛、发烧等,严重的多是车祸、刀伤、喝农药、心脑血管疾病等。另外还有喝醉或伤病的无主人士。
随时接收新到病患 深夜多是老年人
“医生,医生在哪里?”22时58分,急诊门口突然一阵嘈杂,有人快步走进急救厅询问。门口刚来了辆120急救车,患者被推进来,医生和护士帮忙一起把患者抬到医院的可移动病床上。
“病人多大年纪,是什么情况?”高龙一边问,一边熟练地撸起病人袖子量血压。家属说,病人60岁,这两天感冒,晚上突然加重了,开始呕吐、不舒服。“病人有什么病史?比如高血压。”高龙开始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家属回答有过高血压、脑梗。“没有过敏?”高龙又问,手背靠着病人额头。“没有”家属说。高龙拿上患者的病历,开出检查单,让家属交费,给患者做检查。
每接收一名患者,医生都要问很多问题,因为每一个琐碎的问题都可能帮助找到病因,防止误诊。
23时23分,120急救车再次停到大门口,一名86岁老人被扶下车,一进急诊就能听到他喘着粗气,好像呼吸不上来,到了病床也是坐在床边不敢躺下。高龙赶紧来看,护士拿来心电图仪,一起给老人量血压,测心率,家属说老人之前就有心律不齐的症状,在呼吸科住过院。
说话间,高龙走到床尾蹲下,摇起床头,“您可以趟床上了。”因为老人发着烧,高龙让护士给老人拿来一床被子,先输上退烧的液体,抽血准备化验。交代清楚,他匆匆走回办公室,脚步又急又快,边往下坐,双手就放到键盘上往电脑里录入老人情况,开处方和检验单,填写老人病历。
“深夜急诊病人,除了意外伤害的,突发疾病的病人中,老年人比较多。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在深夜发病。因为上了年纪,所以比较急,想快点用药可以缓解症状。”高龙说。
急诊科医生得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23时47分,从120急救车上抬下来一名中年男子,好像在昏睡中。
“又是这个人。”急诊大厅的护士说,这名男子这天已经被第三次送过来了。大夫和护士出来仔细看了看,又询问急救人员,得知对方没有什么病症,就把他安排在角落的病床上。“这个人是喝多了,路人报120急救送过来的。检查了,没啥大问题,就让他在这里醒酒。”护士告诉记者,常送来醉酒的人,有时还会耍酒疯。
过了一会儿,几名青年拽着一名年轻人进来,几人身上都沾满灰尘,气势汹汹,一人走到服务台前说:“他被玻璃划伤了,快点给看看。”被划伤的年轻人一脸不耐烦,护士看着有些为难。大夫过来看了看年轻人伤口说:“你这伤口得缝针。”“你给我个创口贴就行。”年轻人很倔强,甩开拽他的人扭头就往门口走。记者发现,年轻人是喝了酒。看他的伤口已经止血,并不太严重。大夫记录下来情况,等他过会儿酒醒了回来缝针就行。大夫说,什么样的病人都有,他们经常处理这样的突发情况,严重的一定要留下,没什么大事的会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在抢救室,护师杨艳坐在办公桌前正看医学专业的书。她不时看着抢救室里的男病人。那名男病人床头虽然开着监护仪器,但各项指标数据竟然都是一条直线。杨艳说,这名患者不太配合,把连接仪器的线拔了。原来,这名患者喝了农药,下午送到急诊洗胃,虽然抢救过来,但情绪不好。为了确保安全,她就坐在抢救室,随时关注着。
病人减少 医生、护士也没法休息
进入18日凌晨,暂时没有来新的病患,病人做完检查后躺在床上休息,很多病人家属已经疲惫不堪,有的起身出去抽支烟解解乏,有的和病人挤在一张病床上合眼休息。但医生和护士却没有休息时间。
医生开始挨个检查之前病人的情况,还要填写病历。高龙给一个病人开出血液检查的检验单,又看另一个病人刚做的CT和胸透片子,打电话给呼吸科大夫来会诊,接着给一个高烧不退的病人下退烧方子,让护士配药、扎针。
护士穿梭在病房里,有的检查病人的液体是否输完,有的开始清洗托盘和输液筐,还有的在电脑上整理一天的病历。“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但之前太忙顾不上,只能趁着病人少时赶紧做。”一位护士一边清理洗手池一边和记者说。
1时25分,120急救车又送来一位突发抽搐的老太太,医生护士又忙碌起来,赶紧给老太太测心率、量血压,检查生命体征。
杨艳说,当天夜里的患者不算多,患者比较多的是今年过年前,一个班就有40多个病人,最紧张时,抢救室里能同时有5个患者要抢救。她说,现在床位不算多,如果病人多就要临时再加病床。
18日1时30分,记者离开时,急诊室依旧是忙忙碌碌。每个人脸上都有些许的疲惫,可手里的事情一点也没有慢下来,脚步也没有停止过。对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说,争一分夺一秒,都是让患者减轻一分病痛,帮患者争夺一分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