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中”这一关键节点,省人社厅紧紧围绕下半年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
促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我省在经济加快转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城乡就业人数“双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双下降”。然而,目前全省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明显。
在“年中”这一关键节点,省人社厅就做好下半年全省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抓好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全力稳住就业大局,为全省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排在首位
今年我省需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23万人,比去年增加约1万人。到6月底,我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41%。
下半年,人社部门将与教育部门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衔接和移交接收工作,健全实名制登记台账,完善信息核查、登记反馈、跟踪服务制度,逐一摸清培训和就业需求,落实精细化帮扶措施。
与此同时,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周、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等活动,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精准对接服务。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基层服务项目招募、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面向基层多渠道开发岗位,让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广泛开展各类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评选推介活动,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我省将开发一批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参加就业见习,鼓励参加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特惠”职业技能培训,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组织到积极的就业准备之中。启动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聚焦长期失业等青年群体,加大政策服务倾斜力度,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和融入就业市场。
“护航行动”护航重点群体就业
我省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去产能和挖潜分流安置职工后,煤炭企业集团内部分流安置职工的压力有所加大。为稳步推进去产能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下半年我省要规范实名制信息录入,加强实名制信息核查,对去产能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情况实行动态监测管理。指导企业制定实施职工安置方案,支持企业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支持职工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再就业帮扶、特别就业创业攻坚等专项行动,确保职工有安置、社会可承受、民生有保障。
继续开展培训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将建档立卡贫困农村劳动力纳入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重点人群,确保有就业和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年内都能接受一次技能培训,确保8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通过发展扶贫车间、爱心企业等,吸纳帮扶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通过整合开发公益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和保洁、治安、养老护理等社会服务;通过拓展省际劳务协作,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力争品牌就业和有组织输出人数达50%以上。落实好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
同时加大就业援助力度。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健全实名制登记台账,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4050”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对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托底安置、动态消零。
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促持证就业
下半年我省将更加注重提高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实效,突出“持证”“考级”,以实现就业为衡量指标。两个衡量指标中,一个是取得技能等级证书。要加快探索和完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做好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衔接工作,积极引导组织培训合格学员参加职业能力评价,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培训对象获得感。另一个是保障一定就业率。对就业率,省人社厅分别设立了30%的“底线”和60%的目标。各地要在培训机构选定、职业(工种)设立、培训过程监管、后续跟踪服务等方面,将就业率作为第一考量。
对高校毕业生分类开展培训。对今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组织参加全民技能工程培训、创业培训;对离校两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依托各地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实施一个月左右“特惠”培训,强化实训实操,着力提高动手能力。今年全省力争完成5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培训任务,其中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和“特惠”培训3.5万人,创业培训1.5万人,并按规定落实好培训补贴政策。
支持开发区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提前组织技能培训。统筹发挥政府培训和企业培训的作用,按照“订单式”培训的思路,完善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支持开发区落地项目提前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