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3月20日17时37分将迎来春意盎然的“春分”节气。此时节,气温回升,春雨频至,大江南北开始进入春耕、春种和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的农忙阶段。
每年公历的3月20日或21日,为“春分”节气的开始,它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分者半也”,古人以“立春”到“立夏”为春季,“春分”为“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因此,“春分”在古代又称“日中”或“日夜分”。
“春分”时节,阳光柔暖,杨柳青青,闲云飘浮,东风含笑,草长莺飞,花满枝头,梅薰柳染,万紫千红。若遇蒙蒙春雨,则为眼前的层峦新绿,穿上了浅黛纱裳。
关于习俗
1.竖蛋
“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一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产出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
为什么要在“春分”这一天竖鸡蛋呢?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外,亦有“添丁”之意,寄托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的美好祝愿。
2.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岭南人也称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去采摘春菜(多为嫩绿色,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与鲜鱼肉一块熬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送春牛
以前,“春分”时节便会出现挨家挨户送“春牛图”的景象。“春牛图”就是在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愿意给钱为止。言语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4.粘雀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包馅料的汤圆用细竹叉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嘴”,寓意着燕雀不会吃食种子,破坏庄稼。
养生小知识
“春分”过后,气候会有很明显的变化,同时这个季节细菌、病菌也是非常活跃,若没有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身体就很容易生病。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春分”节气的养生要点:
1. 适当“春捂”
“春分”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温差较大,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常常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因此,要顺应气候适度“春捂”。“春捂”就是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从而可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但“春捂”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而定。
2.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季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这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春分”过后,“春困”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每天午后,表现更为明显。如果这种症状得不到缓解,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正常进行。因此,欲去春困,建议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成年人必须每天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则每天应该有9小时的睡眠。
3.心平气和,调畅情绪
“春分”养生,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此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建议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放松心情;同时建议多晒太阳,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4.注意卫生,适当锻炼
春季不但万物复苏,也是细菌、病毒容易滋生的季节,因此,一定要注意卫生,勤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同时要保持室内外卫生,特别是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也要清扫干净,并经常消毒,杀死病毒,这样可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可减少细菌、病毒的扩散。另外适当运动锻炼可增强免疫力,但运动锻炼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太过激烈,以免身体适应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