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费获得别人的资源的时候,也“出卖”了自己,因为使用类似的软件,你连过自己家里的网络,朋友的网络,单位的网络,这些信息很可能也都被上传了。
专家同时指出,不怀好意的工具在网络上始终是存在的,不排除有人可能通过自己搭一个WiFi来故意吸引别人“连接”,用户在连接的时候,这些别有用意的系统可以做一个陷阱,实现对连接设备访问的“监听”。而如果遇到的是有经验的“黑客”,对方就有机会得到这部设备里的上网信息,对其中部分数据采取技术手段破解。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工具免费上网的用户,有可能泄露自己手机里的信息。
专家特别提示指出,轻易连接不知权属的免费WiFi,有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财经观察
网络应用第一道防线不容“被”突破
一些用户可能感觉“蹭网”方便了自己随时上网,但在做安全的人眼里,“蹭网”应用带来的部分应用“效果”,却是令这些业内人士难以接受的。相关专家在采访中甚至用了“难以忍受”的字眼,来形容其中的风险性。
“网络的接入需要有个界限,需要有保护自己正常业务运行的边界。”上述专家指出,这个边界有两部分,一种是有线网,比如到哪个单位联网,必须要把网卡插入到网口。无线网出现后,则必须通过验证,需要有无线网用户名和密码才能通过连接验证。通过这些认证和许可,陌生人和不相干的人被隔离在网络之外,“这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第一道关口和防线,它保证了网络的正常运行。”专家表示,“蹭网”应用的一些实现方式,从客观效果来看,使得第一关被轻易突破了。假如任意一个陌生人都可能接近和连接到这个网络,如果他是不怀好意的黑客呢,就有可能渗透到网络当中,做“其他”的事情,这是最大的隐患和危害。
上述专家认为,网络密码突破这一关原本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需要较高的成本,包括技术和资源,因此它能隔绝相当一部分不必要的干扰和风险因素。但是“蹭网”软件从其使用效果上看,把这最外一层网络保护轻易化解掉了,“这样一种状态下,对于广泛使用无线网的企业和家庭来讲,可以说这一层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基本不存在了”。
一旦安全行业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用通俗语言打个比方,“相当于家里门锁,把钥匙插在门上就走了”。专家指出,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对行业和用户来说,相比单纯地被蹭点网络蹭点带宽,风险则要更为严重,因此必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