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个与很多人有关的数据——城镇调查失业率首次亮相。据统计局网站首次公布的失业率数据显示,1月至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和5.1%,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9%、4.8%和4.9%,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个百分点。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44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8万人,增长1.1%。
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
国内外对于失业率的关注已有时日,原因在于失业率所指向的意义巨大。它是指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GDP)、物价指数(CPI、PPI)和国际收支指标一道,被称为四大宏观指标。
此前,中国也有相应的失业率数据公布,只不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这一统计方法存在某些固有缺陷。比如,相关部门主要把没有工作并到劳动部门登记的人员算作失业者,而没有登记的失业人口则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尤其是部分农村闲散劳动力,在以往统计中很难被纳入其中,容易造成数据与现实的脱节。
而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出现,迈出了中国科学统计失业率的一大步。
中国金融新闻网的卓尚进在《做好调查失业率统计工作意义深远》一文中认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公布调查失业率,接轨了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就调查失业率数据提供的信息来说,其发布和利用意义深远——
“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的核心指标,各国政府历来都把失业率作为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劳动力市场景气程度的重要依据,进而出台或调整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公布调查失业率,既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政府统计服务社会的客观需要。通过公布调查失业率,可以为科学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信息支撑;可以为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分析研判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开展就业失业科学研究和就业政策咨询提供基础数据;可以为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全社会就业失业状况、进行就业选择提供有益参考;可以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经济形势和就业状况、开展国际比较提供官方标准。将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并用,同时公布两种来源的数据,能够为分析研判我国就业失业状况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依据。”
同时卓尚进也认为发布调查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就业失业测量体系趋于完善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统计方面的制度及指标发生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政府劳动部门登记‘待业登记’指标;1994年后,将‘待业登记’更名为‘失业登记’,‘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概念也由此开始使用;2005年,我国正式建立了全国劳动力调查制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组织开展劳动力调查,进行失业率统计;2009年,又建立了31个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2016年,为了更加全面、快速、准确地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变化,将上述并行的两项劳动力调查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州、盟)。”
“此次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月度调查失业率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调查制度和就业失业测量体系日趋完善,对科学构建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指标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京报的社论《城镇调查失业率更真实反映就业现实》一文中也认为用调查失业率代替城镇登记失业率这种做法,不仅与国际接轨,其样本和统计方式更加科学。就国际层面来说,这个数据也展示了中国的经济透明度——
“此前,中国也有相应的失业率数据公布,只不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这一统计方法存在某些固有缺陷。比如,相关部门主要把没有工作并到劳动部门登记的人员算作失业者,而没有登记的失业人口则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尤其是部分农村闲散劳动力,在以往统计中很难被纳入其中,容易造成数据与现实的脱节。”
“以城镇调查失业率代替城镇登记失业率价值在于,统计方式与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标准接轨,样本和统计方式更为科学。此次首次亮相的城镇调查失业率,通过针对全国城乡的家庭户与集体人口抽样调查,增加了调查覆盖面。而为了避免调查样本老化,每个调查户两年内完成4次调查就退出,补充新的样本,搜集数据经用户认可后,报送到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系统。国家统计局加权生成全国和各地的调查失业率等各项数据。”
“如果将视野扩展到更宏观的国际层面,这个数据也是中国对外展示经济透明度的窗口之一。让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真实的劳动人口就业现状充分加以了解,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有利于未来国际间进一步加强在经贸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澎湃新闻的社论《失业率从“登记”到调查,中国跨出了这一步》一文从更深远的角度认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让中国失业情况的科学调查变得不可忽视——
“在过去,中国的失业率的角色也不如发达国家那样重要。一者,中国社会处于转型过程,即使经济繁荣,新增的就业人数也很庞大,如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新增就业岗位比存量的失业率更重要;二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摩擦性失业’较多,农民工就业的波动性也很大,失业率的分子和分母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失业率成为宏观调控目的的角色发挥。”
“但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城镇就业人数已经占到中国全部就业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6.3%提高到2016年的53.4%,1%的失业率对应的非农就业人口从170万上升到2016年的414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了解真实的就业状况远比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更为急迫。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离土不离乡’,除了农村户籍以外,他们与城镇居民无异,充分就业比以往更为重要。考虑到中国城市的公共服务主要覆盖户籍人口,非户籍人口在城市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工资,稳定的就业对于这些人来说至关重要。失业情况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不可忽视的目标。”
但此文也指出目前公布的失业率还偏简化,后续的数据需要覆盖更多的社会人群,也需要更多的细化指标——
“我们还要看到,目前公布的失业率还很简单,范围也比较窄,仅包括城镇就业,没有覆盖农村的非农就业,也没有就业情况的结构数据,如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水平、性别等分组数据。这些都有待于未来的扩展。”
为什么准确科学的失业率数据在如今的中国变得如此重要?
实际上,在公布调查失业率之前,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据一直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备受质疑的真实性,让中国的“失业率”数据到底是否准确,饱受争论。
根据近十年来的《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保持在4%左右。但在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幅度较大的2008年至2009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依然保持在4%至4.5%左右,与其他正常年份相差不大。这是因为,登记失业制度要求失业者主动申报、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并不能真实反映城镇非农业劳动力的失业情况。
与此同时,不同的学者也对中国城镇失业率进行了计算。影响力较大的计算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査资料所计算的201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高达7.6%。另一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公开发布的中国城镇失业率,为9.4%。显而易见,这两个数据都与官方公布的4%城镇登记失业率差异巨大。事实上,各种研究中,多数估算出的结果都在6%-10%左右。
单从数据的合理性来看,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应该要比登记失业率数据高出许多,这也是一些研究得出相当高失业率的一项依据。然而,官方调查和多项研究都表明,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并没有那么高。可见,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失真”。这自然会让大众质疑。
事实上,早在2004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就已经启动。之后,调查的时间密度更紧,地域范围也随之铺开。2014年,首次发布官方调查失业率数据(2014年6月末,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5%)。在2018年4月,调查失业率正式公布。调查失业率公布“曲折”的背后,虽然有各种因素限制,但也有对公布真实失业率的恐慌。
失业率高了,怕不好看,失业率低了,怕被人猜疑。数据好不好看不重要,只要数据是真实的,能够及时有效反映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相应的正确决策就行了。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也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了,在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环境中,GDP波动不大,就业情况比GDP更能反映出经济运行状况,美国等经济转型及后期的发展也印证了此现象,此时失业率的正确统计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在转型期间对“奥肯定律”的背离。经济学中著名的奥肯定律指出,高经济增长可以降低失业率,低经济增长会提高失业率,这一经验规则在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得到了验证。
按奥肯定律来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也应该相应的上升,但是中国的失业率却没有随之相应的上升。这个时候需要另外一个经济学假说即“鲍莫尔-富克斯假说”来支撑,这个假说可以简单理解为:经济发展,劳动力会向服务业转移,而服务业生产率相对滞后,相同的GDP贡献率下,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经济增速也随之放缓。所以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却没有相应的上升。
拿中国来说吧,在2014年12月,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GDP增速的贡献开始变化转折。第三产业贡献率自2015年3月至今呈震荡上扬趋势,截至2017年12月,第三产业高出第二产业22.5的百分点。
中国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速贡献率及求人倍率
中国的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加大。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更少。随着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这种新产业结构的发展,决定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密集。而奥肯理论在中国的失灵也反映出:单单的GDP指标已经不能从更广阔的层面来解释新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现象。此时,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失业率数据,来对劳动力市场、经济运行做出更准确、更直接的判断。
因此,未来城镇调查失业率不仅是反应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标,整个劳动力市场情况也将会是未来经济政策实施制定的重要权衡。中国已经走出了公布调查失业率的一步,但还需要其他综合指标的权重项。如美国等发布高频就业人数数据指标,形成系统的劳动力数据指标,同时还可以辅助加强失业率数据的实用性。
美国首次申请失业保险金人数与持续申请失业保险金人数指标统计
归根结底,科学的看失业率,科学的看失业问题。形成自由,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与相应的科学政策,从而真正达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与经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