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省经信委发布《山西省电子信息产业2018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要夯实壮大光伏制造全产业链,依托晋能光伏、中电科新能源,辐射太原、晋中、吕梁等地重点企业,规划布局“光伏制造产业基地”。
近年来,太阳能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清洁高效的新兴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成为推动扶贫攻坚由“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的有力途径。
太阳能的作用和发展正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借“光”发展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
光伏光热,造就阳光下的财富
走在三晋大地上,随处可以看到地头、房顶上安装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块块蓝色多晶硅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吸收阳光,将电流传输到电网,同时让贫困户获得“阳光收入”。
“我家是光伏扶贫的受益者,除了享受每年3000元的光伏扶贫分红外,我家还有三亩多土地流转给光伏发电,每亩土地每年能收入1000元租金。真的是沾了光伏扶贫的光,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信心。”中阳县车鸣峪乡贫困户王应枝说起光伏,那是打心里的甜。
用电不成问题,还能把多余的电用来换钱,这是很多光伏扶贫受益者的直观感受。光伏扶贫既实现了民众脱贫增收,又发展了清洁新能源,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虽然目前电的产生还主要是依靠燃煤,但随着近几年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扩大电力产出的重要力量。数字显示,1—5月份,我省全网集中式光伏累计总发电量28.0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94亿千瓦时,增长63.89%。光伏弃光电量年累计0.17945亿千瓦时,弃光率0.64%,各项指标均优于下达计划。这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面貌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阳能除了用于光伏发电,还可以用来供热。
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中正睿城盛科幸福城房产项目,这里的9栋楼正在紧张施工中,与很多在建的房地产项目不同,这里的楼房都安装了真空集热管,也就是说未来这里的966户业主每天能用上45度恒温的生活热水。
“用户不仅可以用到恒温热水,还减少了支出。”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刘效云大概算了一笔账,按每户三口之家一年30吨热水用水量,每度电6角钱计算,一年热水约消耗1050度电需要费用630元,如果用太阳能的话一年的热水费用仅为150元左右,可节约费用约480元。
资源是条件,政策是东风
这几年,国家利好政策相继推出。《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给了太阳能行业理论上的指引,我省也在借势发展。据测算,我省全年日照时间为3000多个小时,日照率在50%-60%,是国内太阳能高值区之一。
在政策方面,我省早在2016年就发布《关于开展光伏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对光伏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之后我省围绕太阳能发展相继提出简化项目管理程序,统筹落实项目资金,保障补贴资金发放,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尝试免税代开服务。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光伏贷,一方面促进光伏产业的更好发展,同时为农民创收提供了机遇。
据统计,忻州市2016年和2017年两批下达村级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共计1439个,总规模36.576万千瓦,规模占全省的121.35万千瓦的30.14%,位列全省第一,受益贫困户56508户。
我省还将充分发挥光照资源丰富(国家二、三类区)、光伏制造产业基础较好(成本优势)和电网发达(并网容易)的优势,打造一批“光伏+”产业应用试点小镇。
刘效云说,我省太阳能开发资源较丰富,在华北地区仅次于内蒙古;地理位置上属于国家重点推进的煤电大基地大通道建设区域,国家重要能源外送通道基础较强。同时我省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正在逐步形成煤电、风电、光电和水电并重的多能互补新格局。
新规出台,洗牌过后预计市场后劲更足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省光伏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
然而,被业界称之为“5·31”的文件引起了行业的震荡。国家三部委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称,暂停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严控分布式光伏规模,并将新投运项目上网电价统一降低0.05元/千瓦时。
大多数人看到的新政只有“降补贴、降规模和降电价”,似乎光伏产业面临着危机,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长远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市场非常可观,可以说是未来无限好。
刘效云表示,此次政策的发布肯定会对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小型的分布式发电影响可能会大一点,但对整个行业来看是一次加速市场化的过程,是对整个行业的洗牌过程。通过“断奶”的方式,让企业在竞争中依靠技术进步,洗掉那些没有技术优势、没有产能与成本优势的企业。
从需求来看,经济要发展,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我省要转型发展,要调整能源结构,都离不开绿色能源的支持,未来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依然会后劲十足,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