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以来,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积极响应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有力推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向纵深发展。一年来,潞州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沿着从“知道”到“做到”之路前行,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理解垃圾分类、参与并坚持垃圾分类;持续构建科学的收运体系,狠抓源头分类、部署精准投放、规范分类收集、确保终端场站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日臻完善;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民生实事来抓,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和居民精神文明素养日益提升。
(网络配图)
终端先行 稳步推进
潞州区作为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战场,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度较高。但在开始之初,收运体系和终端处理设施不健全,始终是全区群众的“心结”,极大地影响群众前端投放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潞州区克服一切困难,主动担当作为,力促先进的主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无害化“四合一”的市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中心、无害化焚烧处理项目、污泥餐厨处理项目、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项目陆续落地运营。
潞州区建成了先进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并持续完善,包含中转站54座和湿垃圾收运车13辆、其他垃圾收运车26辆、餐厨垃圾收运车21辆、农村上门收集用电动车130辆,此外还包括压缩车、钩臂车、挂桶车、吸污车共35辆,为潞州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中心一期项目在短短120天内就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2400余万元,占地12亩,集湿垃圾处理、大件垃圾处理、有害垃圾暂存和其他垃圾分类转运为一体,是目前全国首家投入使用的“四合一”终端处理项目,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化水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湿垃圾减量95%的目标。
久久为功 分类施策
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尤其是湿垃圾投放准确率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潞州区在投放之初就瞄准源头,重点识别湿垃圾投放过程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明确分类投放准确率不低于85%的目标,细化各试点责任清单,完善和落实督察工作措施,重点推进“三个联动”,持续提升源头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
潞州区注重发挥物业保洁人员的职能优势,促进物业企业更加主动参与、融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8年,潞州区各试点小区物业企业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垃圾分拣房、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暂存点、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暂存点100余处,共计3000余平方米,成为构建基层分类宣传阵地、推进分类宣教体系建设的有力载体。各试点小区物业企业建立起200余人的分拣员、指导员队伍,与社区共同开展入户宣传“敲门行动”、“清零行动”和“曝光行动”;采取“站+智能”模式,积极开展湿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积分、二维码溯源、积分兑换实物和物业费等活动,有效调动居民投放的积极性。各试点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党员示范户”带动“分类达标户”活动、党员在主题党日进居住地社区报道评价践诺工作等,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党员个人年度述职内容。潞州区还推动“家户—楼道—小区联动”,达到抓好一个楼道、带动一个小区的分类成效;形成以试点小区家户为基础、楼道为突破口,通过“居干包片、定人包户,户户承诺、人人参与,一户一档、星级评优,示范带动、楼道公示,相互监督、定期交流”的方式,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牢牢把握“学、分、投、评”四个环节,精准提升分类投放“三率”。
推陈出新 完善机制
生活垃圾分类离不开宣传督导、公众教育、市场化参与、学校教育等。在宣传督导体系方面,潞州区发放《家庭投放指南》和《入户分类指导手册》,开展入户宣传10万余户次;在公众教育方面,市政府委托潞州区实施建设的集科普宣传、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科普体验馆6月4日正式开馆,对于宣传教育群众、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化参与方面,潞州区引入第三方企业在试点小区投放11组智能设备,将智能设备投放和启动仪式相结合,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在学校教育方面,各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责任落实体系方面,推动《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主城区居民小区物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出台,压实物业企业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责任,充分利用定期“考核+督察”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督察指标体系,以标准化为目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
2019年,潞州区自我加压,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奠定基础,要求所有社区至少申报1个居民小区进行试点创建,目前已确定65个试点小区和6个试点村庄。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潞州区将继续着眼于市民个人分类意识的增强和行为习惯养成,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无缝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普及、分类技能大提升、分类习惯大变革,全力把生活垃圾分类打造成潞州区的社会新风尚、家庭新美德、个人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