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村贫困户刘四这几天正在琢磨着扩大家里的白水大杏种植规模,顺便开 一个“农家乐”。今年春天,来他家地里观赏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去年秋天,家里的11亩白水大杏则给他带来了6万多元的收入。
刘四所在的繁峙县赵庄村,全村339户村民家家户户种植白水杏,全村白水杏、仁用杏种植面积达到5100余亩。2017年,该村共收获600多万斤大杏,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繁城镇党委书记王世伟告诉记者,今年,在赵庄村的引领下,附近15个村参与生态林种植的贫困户达到了790户,今年新栽白水大杏、仁用杏、玉露香梨等8000亩,预计挂果期到来后,每亩地收入将超过3000元。
种果树,齐致富。近年来,繁峙县大力发展果树种植,昔日的“黄土圪梁”摇身一变成了“花果山”,果树也成了繁峙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繁峙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仍有9366户2.4万余贫困人口。为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繁峙县以生态建设、绿色转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白水大杏、仁用杏、苹果、核桃、花椒等生态经济林种植,培养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新型“造血干细胞”,将林业生态建设与贫困户脱贫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既创新了脱贫攻坚和林业治理新模式,又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林业治理的“双提升”,脱贫攻坚与社会效益“双突破”。
为了鼓励贫困户种植果树,繁峙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县域北部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的短板,该县从2013年开始实施“1322”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累计投入2.06亿元建设北部浅山区生态林20余万亩,重点在繁城镇、下茹越乡、砂河镇、神堂堡乡等丘陵山区发展生态经济林。该县还整合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三农”资金近2亿元,政府投入8200万元,生态经济林得以不断壮大。
今年清明节期间,赵庄村一带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雪灾,杏花普遍受冻害,不能正常授粉,杏将面临绝收的窘境。但是,依托全县大规模发展林果种植的优势,繁峙县的林果仍有丰收的希望。记者了解到,目前繁峙县共发展白水大杏、仁用杏、苹果、核桃等生态经济林4.8万亩,拥有各类生态经济林带及园区15个。
“种上果树,拿上补贴,挣上工钱。我们的好日子来了!”木瓜沟村民郎必胜高兴地对记者说。
好日子来自于好政策。
除了扩大种植面积,繁峙县还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明确生态经济林所有权,让贫困户经营和管理,经营收入也归贫困户所有,极大地调动起了贫困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贫困户充分受益,该县生态造林让贫困户参与,栽植苗木每亩补贴165元,每亩地工钱补贴150元,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该县还倡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在果园里种植大葱、黄豆、黑豆、黍子等低杆作物及中药材,效益明显。
思路一变天地宽。
生态经济林产业的实施,使“生态产业”与“精准扶贫”得以有效结合,老百姓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荒山也披上了绿装。目前,繁峙县生态经济林种植覆盖了4200户贫困户,1.5万名贫困人口参与其中,人均增收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