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县域资讯 >
 
晋源区武家寨小学 师生共建“世外桃源”
发表时间:2018-07-02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点击量:

 


武家寨小学农耕园的实验田。
 
 
武家寨小学的农根馆。
 
   在省城晋源区武家寨小学,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课本知识,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各种种菜种花技巧。学校后院有一座农耕园,里面菜地、稻田、清莲池、假山应有尽有,还有大片的向日葵和不知名的鲜花盛开,好似世外桃源。更牛的是,这所小学的学生和老师们建起了一座囊括百余种近千件农耕类、收割类、生活类等农业机械器具的农根馆,意在“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文化之根”。
   
   7月1日,记者来到这所小学,亲身感受这里的独特教学氛围。
 
    锄草、浇水 学生亲身感受种地的辛苦
 
    记者走进晋源区武家寨小学校园,穿过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打开楼梯旁的一扇门,后院里的一大片菜地、稻田和各种农作物映入眼帘,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农耕园左右装着一副对联——“耕田谋处世,读书学做人”。
 
    顺T字形的回廊台阶而下,左手是绿油油的一片稻田,长势正好,水稻秧苗已有1尺高,随着清风左右摇摆,让人顿时心情舒畅。右侧是清莲池和假山、喷泉,池中锦鲤游来游去,荷叶上时而有蜻蜓立上头。学生们说池中还有青蛙,在傍晚的时候就能听到蛙鸣、蝉叫。
 
    回廊和学校围墙之间的一大片实验田里,种有豆角、辣椒、茄子、玉米、白菜、苤蓝、葡萄、西红柿、杏树、桃树等十余种农作物和蔬菜、水果,好多农作物已经郁郁葱葱地长大,静待丰收。
 
    左侧靠近围墙边的一片坡地上,一株株向日葵露出灿烂的笑脸,仿佛在欢迎来看望它们的人儿。围墙边不知名的红花、白花缠绕着努力向上生长,一朵朵鲜花怒放更在诉说着生命的精彩。
 
    学生们返校,主要是回来和老师们一起在“农耕园”里劳动,为各自年级、班级负责的小小实验田来锄草、浇水、施肥。
 
    “我们班负责的是豆角地,每个星期同学们都要来这里看看,春天和老师一起种下种子,现在眼看着豆角开花、长出豆荚,慢慢长大,感觉挺有意思的。”小学生刘欣茹说,她从小生活在农村,可父母很少让她做锄草、浇水这些事,反而在学校里有了亲身体验,才慢慢感受和理解父母种地的辛苦。
 
    春种秋收 学生感受农耕的苦乐酸甜
 
    “这就是我们建立‘农耕园’的初衷之一,体验劳动的乐趣,珍惜劳动成果,唤醒学生们懂农、爱农、惜农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守住农根。”武家寨小学校长杨晋瑞说,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展“耕读教育”,老师和学生一起建起“农耕园”,这不仅是学校特色教育之一,也是想体现在校学生作为农民后代的特点和优点。
 
    武家寨小学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武家寨村,在校学生共有百余名,都是农民的后代。
 
    杨校长说,没建农耕园之前,时不时有村里的老人向他抱怨,说熊孩子们放学后去庄稼地里乱跑,拔起稻田里还没长高的秧苗,掰走刚长出颗粒的玉米,这学校是咋教育的。
 
    “我后来了解情况,还真是这样,虽然我们学校的孩子们都是农村出生、长大的,但是他们接触农业种植的机会很少,不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杨校长说,像《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所描述的那样,“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景”。正是因此,他和老师们在6年前有了建一个校园菜园的想法。
 
    6年来,武家寨小学的老师们和学生一起,开垦土地,春种秋收,请来村里的种植能手手把手教学生们插秧、撒籽、施肥、浇水等,学习各种农作物和蔬菜、水果的种植知识。逐渐地,孩子们变成了一个个种地小能手,每一个年级、班级负责一小块实验田,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我们学校的荒地现在变成了菜地、花园,多美啊!”六年级学生高敬文说,他和班级同学们负责的是水稻田和葡萄地,这片田地开辟已有两年时间,同学们跟着农民伯伯插秧、施肥,感受种田的乐趣和辛苦。葡萄地经过两年的栽培管理,现在葡萄藤已经爬上高架,吐出来嫩叶,再过几天,就会撑起绿色的遮阳网,成为消暑的好地方,结出甜美的葡萄。
 
    如今,孩子们在学校的农耕园里欢乐地感受种植的乐趣,再也不会到村里的庄稼地捣乱,好多家长也反映孩子懂事多了,知道在学习之余帮家里干活,甚至还会帮着父母一起插秧、锄草。
 
    通过种地种菜,学生们也在用另一种方式感受生活中的道理和知识。
 
    杨校长说,比如学生们格外关注的草莓,说好了大家不论哪方面表现好,都有草莓做奖励。没想到,今年春天的一场冰雨加降温,待熟的草莓无一幸免全部被风雨摧毁了。眼看着辛苦耕作的草莓就这样颗粒无收,孩子们特别沮丧。老师们借势告诉孩子们,生活中有时就是这样,有耕耘不一定有收获,还需要风调雨顺。而且,来日方长,地还在,来年一样可以再耕作,一定会吃到草莓。
 
    今年夏初,连着的两场大冰雹,使刚挂果的葡萄受灾不小,尤其是长得最早最快的连枝桠都被打掉了。反而是一开始生长慢、没发芽开花的葡萄枝蔓因为没有挂果免受横祸、后来居上,到如今已经是枝繁叶茂。老师们用这种对比教育,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比谁走得快,要比谁走得路远,谁更顽强。这样生动鲜明的教育方式,比通过书本教育更直观深刻。现在,武家寨小学的学生们不仅理论知识掌握了,动手能力也锻炼出来了。
 
    “耕读传家,文武兼修,孩子们会自己动手用谷粒制作粮食画,节气歌、四季歌更是张口就来,我们学校开展的耕读教育,真正让孩子们用实践证明‘耕田谋处事,读书学做人’的道理。”杨校长说,除了农耕园,学校从2015年开始筹建起来的“农根文化博物馆”(简称农根馆),让学生们更全面地感受和学习到这种教育方式。
 
    四处收集农机器具 学校里开起了农根馆
 
    记者随杨校长走上教学楼二楼,左手一间写着“农根文化博物馆”的教室门打开,和“农耕园”一样带来震撼。如果不是亲身走进,谁也想不到,一所小学里,居然有一座收藏有百余种近千件农耕类、收割类、生活类等农业机械器具的农根馆。
 
    把几间教室打通,百余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农用物件。墙角有农家必备的锄头、木锹、镐头、扁担、木桶等农具,玻璃柜里分层摆放着用柳条、芦苇、竹子编织而成的笸箩、笼屉、竹盘等生活器具,还有铁质的三角形、方形熨斗,以及粮票、银票、布票、手册、证书等。拐过来,馆内一角特意设计制作成农家屋子的样子,窗纸、木头门框旁,团桌和长凳还原了早年间农村房子里的摆设样貌。
 
    更妙的是,屋子里还有特制的土炕,炕上铺着用芦苇编制的席子,还有手工缝制的绣花枕头;炕桌上放着暖瓶、苍蝇拍,团桌上放着针线笸箩,里面有顶针、锥子、针线等。记者上前仔细看去,纸窗木门做工细致,上面雕刻着很多精美的花纹。木门上挂着遮阳、挡雨的草帽。
 
    瓦灯、木犁、铡刀、纺车……这些农具,虽然不是什么历史文物,可是它们的来头可不一般。杨校长说,好多农具已经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有时候村民们翻新盖房,就会把这些农具舍弃掉。
 
    “这些农具如果当柴火烧了,或者是扔了,那多可惜。”发现了这样的契机以后,3年前开始,杨校长就和同事们、学生们一起,依托村里的老乡们慢慢收集,把原本被村民们视若垃圾的老农具带到学校,积少成多,最后就有了这座“农根文化博物馆”。
 
    如今,这些被磨得光溜溜的老物件,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是展品,更是珍贵的教育资源。每次学生们来参观农根馆,都会被各种各样他们没见到过的农具吸引,好奇地围着老师问个不停。
 
    农耕教育有成效 娃娃们长知识
 
    “别说学生们,有的老物件,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没见过。”杨校长说,一开始老物件是用学校省出来的经费购买回来的,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把家里不用的农村老物件捐赠在这里展示,好多村民说,这些东西放在学校的农根馆,比放在家里更有意义。
 
    “我们还能在里面体验用剥玉米机剥玉米,用筛子筛面,用石磨磨小米,可有意思了!”3年级学生闫茹玉说,她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学校里的这座“农根馆”,都叫它“宝库”,因为里面的东西很多都是他们没有见过的,看了才知道祖辈们是怎么在土地上耕耘的。
 
    学生们一茬一茬地长大、毕业、离开,但是有了学校农耕教育的培养,孩子们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技能,相信对他们的发展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杨校长在武家寨小学已有十年之久,他和老师们把对土地、对家乡人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农耕教育中,还编撰出版了校本《耕读》,后记中,他这样写道“学校助力孩子们成长,力求通过实践,寻找逝去岁月的文明,让孩子们在体验式劳动中,将身心与大自然接触与交流,享受阳光的温暖,懂得劳动可以创造财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上一篇:朔州市开发路恢河大桥建成通车
下一篇:晋中改造城区主路
 
 
 最新更新
· 武宪堂在代县原平调研
· 忻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
· 李悦娥在岢岚开展扶贫调研
· 郑连生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督查调
· 五台山景区:鼎力筑牢消防安全铜
· 忻州古城秀容花园规划设计汇报会
· 武宪堂在原平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热图推荐
 点击排行榜
赵新年在宁武县调研
忻州首届千人风筝比赛成功举办
我省专项检查单位用工情况
上半年山西进出口增速全国第八
退伍老兵李恩奎的红色收藏梦
原平石豹沟煤矿推进扫黑除恶专项
学习强国 | 忻州宁武爱国卫生季
我市首次引进新技术修补地下管道
山西公安机关出台36条便民利企措
寿阳县平舒乡:第28届“八一”农
 
山西聚焦视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人员查询
            
     工信部备案号晋ICP备18003080号 中国文明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新闻中心 山西聚焦视点网络编辑部 晋社科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49C号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稿件均已注明信息出处,且不代表本网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