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日讯 记者今日从太原市档案馆了解到,该馆搬迁工作已完成,正式入驻万柏林区长兴南街太原市便民服务中心,目前馆藏有25类、23.57万卷/件民生类档案,市民提供身份证或介绍信后可进行免费查阅。
太原市档案馆旧馆位于金刚堰路,楼体陈旧,设备老化,管网跑水、电线短路等现象给档案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进入汛期,比金刚堰路低3.6米的旧馆,地势低洼,安全防范压力巨大。与此同时,面积仅有3300平方米的旧馆,馆容饱和,无法如期接收基层单位散存的档案。
兵家常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档案馆搬迁这场“硬仗”,“粮草”就是珍贵且数量巨大的馆藏档案。“这次搬迁累计清点了160万卷(次)档案,装箱打包8千次,排列上下架80万卷(次),理顺档号30万卷(次),基本完成40万卷(件)档案搬迁。”太原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建平介绍,所有的整理工作都由两人以上的工作人员完成,这样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宋建平告诉记者,太原市档案馆保存着明万历八年以来太原市重要的历史文献约44万卷(件),其中达到文物级别的档案资料三万两千卷,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参考利用价值,是宝贵的国家财富。
搬迁新址后,太原市档案馆馆藏有太原市民政局、太原市房地局等25个门类,317个目录下的23.57万卷/件民生类档案。
市民提供身份证或介绍信后可免费查阅。太原市档案馆接待时间为9时—12时,13时30分—17时,每周一和周五下午闭馆。查阅者也可拨打2366977进行预约和咨询。
○亮点
记者梳理档案馆搬迁后新增项目
太原市档案馆搬迁后有什么新变化?将为群众提供哪些服务……对此,记者梳理了新馆的新增项目。
5个精品展览预约可参观
在便民服务中心六层,太原市档案馆筹办了“太原城市记忆”“晋商文化”“信仰的力量”“馆藏档案文献精品”“中华传统家规家训”等5个精品展览。群众可拨打2366974进行预约。
首次与民间收藏家办抗战实物展
太原市档案馆内,一个以抗战实物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室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高六模与太原市档案馆结缘于2017年初,他收藏抗战文物20多年,个人藏品达1万多件。考虑到安全等原因,双方签订协议,所有权归属个人,由太原市档案馆代为保管。“抗战实物展”是该馆建设的首个抗战实物展览,也是档案馆首次与民间收藏家联合建设的一个展览。
名人档案可收藏入馆
目前,太原市档案馆共征集整理赵梅生、邢明喜等名人档案291件,晋籍画家马宇光捐赠个人油画作品50幅,价值1500余万元。征集二史馆《第二战区太原会战纪要》等电子档案146件、光盘2张,向社会征集《晋绥日报》《太岳日报》《新华日报》等电子文献21种、电子文件507个。
数字档案提高服务效率
为提高服务民生效率,太原市档案馆全面启动了“太原市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该馆录入文件级目录400万条,全文扫描221万页(幅),馆藏87.5%档案实现文件级检索。实行一站查档,实现异地出证。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档案服务,同时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一键归档、单套保存、一站查询”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新模式。
○探访
今后将实现电子查阅数字化功能
5月2日10时,万柏林区长兴南街太原市便民服务中心一层C区,沿着指示牌,记者走进太原市档案馆查阅室。
在这间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查阅室,右手边的工作台里,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接待前来查阅的群众,两张崭新的方桌放置在查阅室中央,为来访群众提供近20个座位。旁边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太原市的史志书籍等。
太原市档案馆利用处处长郭朝晖告诉记者,档案在传播共享文化资源、支持和保障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中,越来越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记录和凭证作用。
2017年2月16日,“中华老字号”认一力经理尚岩来到市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认一力也算得上是太原市美食中有名的老字号代表,可近几年,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宣传的缺失,在国家提倡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产业的今天,认一力却面临着困境。”尚岩说,他们要保护传统手工艺,让员工更多地了解老字号的沿革,把太原老字号宣传到全国各地。
“我们立刻检索了目录,为他们调出了几大本有关老字号的档案和资料,并拿出我馆新出版的老字号一书。”郭朝晖介绍,通过复印、拍照等方式,查阅者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料。
2017年,太原市档案馆共接待4181个单位、5010人次查阅,答复电话查询2221次,处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2份,开具证明3110份,群众满意度达100%。“对于一些专家、学者需要大量查阅资料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将实现电子查阅数字化功能,通过授权,查阅者可以在电脑上看到自己查阅范围内的档案。”郭朝晖说。
记者梳理馆藏民生类档案,其中有太原市政府、太原市工商局、太原市民政局、太原市房地局等25个门类,包括复退安置、土地档案、房屋草契、工资档案、知青档案、公证档案等23.57万卷/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