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时节,也正是苹果销售的黄金季节。然而,2018年的果业销售形势并没有和瓜果飘香的春天一起到来。据报道,由于产能过剩,多地苹果销售遭遇“倒春寒”,苹果滞销、价格低迷。果业大县临猗也和全国的形势一样,苹果销售压力空前。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临猗县多措并举,打出销售“组合拳”,力促苹果销售。
临猗是传统农业大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栽种苹果树,果园采用了乔砧密植的栽培模式,且品种单一,以晚熟为主,结构性过剩,这些都为苹果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近三年来,该县积极推进现代果业发展,通过实施“三改三减两推广”提质增效工程,推动果业发展走特色化、精品化、生态化、高效化、现代化之路。“三改”一是改品种。在该县现有种植基础上,适度发展早、中熟苹果品种。二是改树形。积极推广“高光效”树形,改善林间光照,提高果品质量。三是改土壤,使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2万亩。“三减”一是减密度。对密植的老果园,实行大间伐,增强通风透光能力。二是减化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三是减农药和激素。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技术,减少农药和激素用量。“两推广”一是推广标准化栽培。大力推广“六大技术集成”标准化管理技术,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二是推广设施栽培技术,探索苹果、石榴等设施化栽培。“县上推行‘三改三减两推广’工程以来,有效提高了果品品质,扩大了市场销售,对促进苹果销售十分有用。”该县忠定果业合作社社长吴忠定这样说。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了,通过线上销售占有市场也给传统的市场销售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样,苹果销售也不例外,线上销售是解决苹果卖难的一个时代对策。”4月1日,该县电商协会会长卫荣平说。
为进一步在全国叫响运城苹果这一区域公共品牌,该县除了通过赴外地推介,还积极引导果农将苹果销售从线下搬到线上,发展“电商”销售。先后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辐射带动人群数万人。目前,全县苹果电商销售额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7年销量更是突破5亿公斤,仅此一项,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今年,该县将继续拓宽网上销售渠道,实施“电商进乡村”行动,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合作,持续提升果品网络销量。
“苹果越是难卖,品牌显得越发重要,如果苹果没有品牌,就会淹没在全国苹果生产的海洋中,不被消费者认可,进而影响苹果销售。现在,我们临猗有了苹果全果驰名商标——王万保牌苹果,这对于促进苹果销售十分有用。”4月7日,该县万保果业合作社社长王万保说。
2017年12月,“王万保”牌苹果被确认为 “中国驰名商标”,这是全省唯一的果品驰名商标。为进一步促进苹果销售,该县在市场开拓方面,按照“巩固珠三角,开拓长三角,占领京津冀,挺进大东北”的原则,在主要城市设立5个临猗果品直销窗口,加快形成以全国主要水果市场为中心,零售门店、超市和社区直销网点为基础的临猗果品市场网络。规划建设北景、北辛、角杯、嵋阳4个县级产地批发市场,积极对接国家期货市场,力争再设立4个期货现货交割库。另一方面,该县加快果品出口平台建设,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机遇,扩大与周边口岸的合作,力争全县出口企业达到20家,年出口量突破1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