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清徐县第“十三五”规划既要顺应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又要为清徐县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清徐县发展实际、更加反映清徐人民期待,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清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清徐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订,是指导清徐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清徐县承担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助力太原率先发展的使命和要求,承载着谱写美丽家乡美好生活新篇章的百姓期盼。清徐县“十三五”规划凝聚着各方智慧,实现规划蓝图需要全体清徐人的俯身耕耘。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清徐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县人民积极适应新常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向建设全省综合实力强县迈出坚实步伐。全县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地区生产总值越上百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区三园一带”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荣获国家高效节水重点县、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不断夯实;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法治清徐建设不断深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五句话”要求,着力抓好“五个一批”,全力推进“六大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84.4亿元的基础上,完成115.92亿元,年均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在2010年56.54亿元的基础上,完成91.49亿元,年均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0年25.5亿元的基础上,完成50.42亿元,年均增长1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010年6.22亿元的基础上,2012年达到10.02亿元最高水平,2015年完成6.1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6248元上升到26778元,年均增长1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8792元上升到15692元,年均增长12.3%。“十二五”期间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夯实,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区三园一带”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5.1:60.4:24.5调整为2015年的11.7:53.3:35.0,第一产业保持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日趋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新兴接替产业发展初显成效,阳煤化工新材料园区建成即将投产,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煤焦油深加工、精苯提取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建设,汽车配件、永磁新材、电线电缆、无机纤维等装备制造和新材料行业加快发展,焦化行业完成兼并重组,铸铁暖气片企业完成工艺设备提升机械化程度改造。物流业逐步成为我县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亮点和增长极,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美特好农产品物流园、太中银战略货场、江凯家电配送物流、林阳物流、元跃物流等一大批项目的投产见效,以及山西晋药集团物流产业园项目的落地建设,将拉动我县服务业强势增长。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5亿元,同比增长45%,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46%,农特产品网络销售额(外销)达到3000万元,同比增长36%。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紧紧围绕“一河两中心”空间发展布局,着力打造河西以县城为中心,河东以徐沟镇为中心的区域重点城镇。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4平方公里,市政道路总长达到60余公里,硬化道路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9个乡镇50个村庄1.6万余户农村气化改造,建成天然气管网346公里,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县城日供水12940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100%,煤气管道总长72公里,日供气量3万余立方米,普及率90%,向省城日供气55万立方米。排水能力33000立方米/小时的防洪排水泵站投入使用。县城绿化覆盖面积329公顷,绿化覆盖率40.2%,比“十一五”提高2.2个百分点。省警校和太原幼师相继落地建成,对徐沟打造以文化产业和教育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十一五”时期1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形成了以3个国家级、1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共8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集群。建成10个万间温室群、6个千亩蔬菜大棚、10个设施蔬菜示范基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3681亩,比2010年的187372亩提高了8.7%。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以小型水利重点县、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县、末级渠系防渗改造工程为重点,累计完成防渗防护干(支)渠道411公里、防渗末级渠系210公里,新凿机井110眼,铺设固定管道370公里,更新改造桥闸涵建筑物201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9万亩,全县节水面积达到24万亩,较2010年增加了7万亩。按照“十个有、十个一”标准,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徐沟、孟封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为契机,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连续实施了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建成王答、西谷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环保整治和节能减排,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稳中有降。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等落后产能,积极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2015年万元GDP能耗为1.84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2.04吨标煤下降9.8%。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降到103.2方;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到25.27方;地下水位下降态势被有效遏制,区域地下水位止降返升。不断加大生态自然修复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89.3 hm2,治理度达54.7%。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建立群测群防预警通信网络。全县共完成造林14.1万亩,完成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13.23%,葡峰森林公园建设有序推进,新育苗1.31万亩,植树636万株,村庄绿化128个。
小康建设取得新发展。连续五年保质保量完成为民承诺的10件实事,涉及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保险等诸多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950套、约82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基本达到了阶段性应保尽保。启动15个村1393户3621人的采煤沉陷及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解决80村9所学校6.79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改扩建学校35所,改造面积9.5万平米,完成3所公办幼儿园和3所村级幼儿园及15所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新改扩建乡镇、街办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8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4个,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改扩建5个计生服务站、156个标准化村级计生服务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面建设“平安清徐”,狠抓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4个预警体系17项专项预案。
各项改革实现新突破。积极落实“转型综改”、“土地确权”和“扩权强县”各项政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实施城乡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远程诊断会诊与教育平台投入使用,建成县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个体工商户增加2389户,企业注册新增807户。在全市率先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教育与科技、卫生与计生、工商与质检机构改革,完成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公车改革。加快清徐开发区扩容提质,与太原经济区合作共建太原经济区清徐拓展区。创新金融服务,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助保贷”、“银企保”融资平台作用,累计融资约1.31亿元。建立王答乡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现已引进30家小微企业入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公益社会事业,启动徐沟和县城集中供热试点。建成新的政务大厅,深化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改革和审批流程再造,推进投资项目联合审批运行机制,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实施“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