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工作室让移民党员群众有了温暖之家——忻州市党代表工作室进驻移民新村侧记
点击量:
发表时间:
2020-04-14
每天一大早,从岢岚县赵家洼村移民搬迁到广惠园移民新村的杨娥子,总会仔仔细细擦拭着客厅正墙上挂着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她的丈夫刘福有老汉逢人便讲:“今天能过上这样舒心的日子,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来到赵家洼村,走进了刘福有的家,坐在他家炕上,亲切地和他聊天,细致询问他种地、养殖、看病吃药情况,还拉着他的手说:“希望你们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当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初三,吃罢老伴杨娥子烙的“翻身烙饼”后,刘福有一家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喜气洋洋地离开赵家洼,搬到了广惠园新村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老刘给自家算了一笔账:“退耕还林、农资补贴、低保、养老保险,还有新农合报销和大病报销等,一年政策性帮扶收入就有3万多元,再加上自己当保洁员的工资和光伏扶贫分红1.2万余元,老两口年收入有4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激动地说,“前段时间党代表、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上门走访,见我岁数大了身体有些毛病,就把我的情况记下来,从此定时有医务人员上门提供医疗服务。比起搬迁前,我现在是在天堂上活着哩!”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各县(市、区)有许多像岢岚广惠园这样的移民小区,各地党委、政府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坚持“六环联动”,破解“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表面上看移民搬迁进城(或中心村)只是地理位置的变更,但从深层次看这是生活方式、观念意识、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蜕变。住上了城里敞亮的房子,却是楼宇防盗门、谁谁都不识、啥啥都不知。“以前在村里,有啥难处,随时都能找村委会、找第一书记,邻里街坊都能帮把手,住到这城里却是老鼠钻到烟囱里——两眼一抹黑,怎么来钱?怎么生活?遇到愁事该咋整?”生存就业难、社会融入难、社会交往难和心理融入难等问题是所有移民搬迁群众遇到的共性问题。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水土不服”。因此,破解搬迁群众融入难、归属感不强的问题,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如何写好“稳得住、能致富”的“后半篇文章”,成为当前最紧迫、最棘手的工作。
为此,忻州市委组织部对症下药,及时推出党代表工作室进驻移民新村的创新举措,发挥党代表先锋模范作用,把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传党情、听民声、解民忧、促发展”的阵地,下足绣花功夫解决移民搬迁村民“融入难”问题。
入户上门搞专访,缺啥补啥解难题
在移民新村设立党代表工作室,就是为方便服务移民党员群众。工作室严格按照“九有标准”建设,实行“六个公开”制度,让阵地“强”起来、服务“暖”起来,让移民党员群众在“新家”找到了归属感。
工作室将驻室接待党代表的联系方式、履职承诺和工作室计划等公开,以方便党员群众参与其中。各级党代表在驻室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一线工作法,以“七看七帮扶”为重点内容深入走访调研:一看健康状况好不好,帮扶兑现要跟踪;二看求学求知能不能,帮扶助学断穷根;三看安全饮水行不行,帮扶达标保畅通;四看居室院落净不净,帮扶清洁换新容;五看庄稼收成丰不丰,帮扶算账要精准;六看扶贫政策知不知,帮扶解读记心中;七看脱贫信心强不强,帮扶强志懂感恩。通过逐户查看,摸清了移民的痛点在哪里、难点在何处、有什么新想法,然后将情况全部分户记录到工作室移民登记簿上,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代县滨河移民新区有个杨计兰,2015年她的丈夫被查出患有晚期直肠癌,她东拼西凑借了30万元支付手术治疗费用,倾家荡产,爱人还是“走了”。丈夫去世后,一双儿女的上学开支着实愁坏了杨计兰。获悉此情,党代表同移民新区的同志们鼎力帮扶,让她到家门口的织袜厂上班做计件工作,这样每天中午她可以回家做饭、照应孩子。省党代表、代县县委书记田永清到该织袜厂调研时,杨计兰泪流满面:“要不是这个厂,我真是没法儿生活。照管孩子方便了,也有了收入,我发自内心感谢党和政府。”
微信群+“110”,拓展就业还救人
山庄窝铺的群众之所以贫穷,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信息资源。在现代社会,掌握较多的信息资源,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致富机会。为此,党代表工作室建立了“移民微信”群,给移民群众搭起致富桥,让他们了解党的政策,获取致富信息,方便办事。目前,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乡创业,微信群实实在在帮了大忙。
从山上小村进城的群众,老弱者居多,大多不会“耍”手机。为此,党代表工作室安上固定电话专给群众解决急难险重当紧事,被移民群众称为“党代表110”。据统计,仅定襄县从山底村整村搬迁安置至青石二村的移民群众有22户35人,其中1户1人的就有12户,独居老人的事必须高度重视。自打有了“党代表110”,一些大型移民小区党代表工作室每天铃声不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室变得异常繁忙。
一天,保德县一移民新村的驻室党代表正在值班,电话铃响起,是独居老人高拖命打来的,病情危急。驻室市党代表翟宇霞火速协调车辆与人员,把老高送往县医院。原来老高患的是脑梗,由于送医及时,老高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也没有落下后遗症。自打经历了这场“生死较量”,老高逢人便说,党代表工作室是救命室!
组团惠民,一“室”激发帮扶热
移民新村党代表工作室为了提高服务效能,组建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帮扶组,组织成立各具特色的小区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成为党群联系的“润滑剂”。服务队经常去移民小区的孤寡空巢老人家,和他们拉家常,帮他们剪指甲、洗头、理发、打扫卫生。有一次保德县移民新村的党代表上门给武大娘梳头发,梳着梳着老人哭了:“我的儿女也没有给我梳过头,你们就是我的亲闺女。”逢年过节,工作室组织帮扶人员回城为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拉近了党群关系,小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
故事会,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党代表工作室邀请全市脱贫攻坚典型人物不定期举办演讲会。台上淳朴无华的话语、动人心弦的故事,博得台下阵阵掌声,彻底点燃了移民矢志致富的激情。
“我爹患癌去世不久,母亲又查出了乳腺癌,要不是国家的政策好,我现在真不知该咋生活。”谈起往事,宋志虎潸然泪下。他是从定襄县南王乡藏孤台村搬迁至城北惠众园移民小区的新移民,听了脱贫攻坚典型人物的创业经历深受感动。他横下一条心,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又到太原学习了厨师技能后,在县医院旁开了“胖大嫂面馆”。“这里人流量大,门面紧张,租金还贵,在党代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关照下,好不容易才租到,党和政府实实在在地帮了我的大忙。”虽然母亲的病给宋志虎一家带来了生活上的压力,但这个小小的面馆蒸蒸日上,给了他极大信心。
联席会,群策群力办实事
根据平时登记的《移民心事记录》和上门了解的情况,党代表经常组织召开“诸葛亮议事”联席会,邀请相关单位及移民代表参加,群众出题,党代表答卷,当面锣对面鼓现场解难题。能及时解决的现场解决,当下解决不了的汇报给党委、政府解决。群众心里亮堂了,气顺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目前,忻州市大型移民新村党代表工作室已全部覆盖,各地工作室协调各方、凝聚社会力量,铆足干劲奋力拼搏,并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写好移民搬迁“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后半篇文章”,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