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资讯 >
 
从脆弱生态到满眼皆“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绿色之路”
发表时间:2018-07-12 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

 


游客在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6月5日摄)。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日前,在巴林召开的第42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传来消息,贵州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至此,贵州已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贵州,中国山地省,八山一水一分田。以梵净山为代表,山山有美景,处处是公园。同时,这里又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区域,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还生活着280万农村贫困人口。

   生活贫困往往与生态恶化交织,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牺牲环境质量的忧虑。在生态和发展“双重压力”下的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郊外的梯田风光(2017年9月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打通绿色“任督二脉”

   贵州省思南县合朋溪镇原党委书记廖永生记忆犹新,2016年调离时,相关部门对其曾任职的乡镇自然资源资产“家底”进行了全面审计。“以前评价干部,很少说要看生态环境。那次审计,像经历了一次‘大考’。”他说。

   二三十页的“生态账本”,记录了他任期内辖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也包括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资金征管用等情况。

   回忆这次“大考”,廖永生说总体情况还可以,但也发现了一些风险隐患,及时为自己和班子成员提了醒,“对待自然资源不能乱作为、胡作为”,“只看GDP、不看生态环境的畸形政绩观将得到有效改变”。

   对干部的“生态约束”,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还体现在干部考核上。近年来贵州陆续取消了10个贫困县的GDP考核,弱化了40个贫困县的GDP考核,增加了石漠化面积减少幅度、森林覆盖率提高等指标。

   生态之痛,往往在于体制不通。为官一任,不管生态;环保执法,谁都不怕……治疗种种“生态痼疾”,建设生态文明,创新体制,打通绿色“任督二脉”势在必行。

   2016年,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验区建设之初,改革即贯穿其中,一揽子创新制度先行先试,构建起保护绿水青山的“四梁八柱”。

   过去五年,贵州共推进13项相关改革,五级河长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损害党政干部问责、排污权有偿使用、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举措,引领全国风气之先。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的油菜花田(3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上一篇:“悠然阳城·康养胜地”2018旅游推介会走进太原
下一篇:旅游旺季来临 文化和旅游部发出海外游、自驾游特别提醒
 
 
 最新更新
· 我省9家景区上榜历史遗址型景区
· 五寨县旅游招商活动月项目集中签
· 山西文旅宣传专题获“年度文化创
· 文化旅游部“文旅扶贫全国媒体行
· 2020第六次旅发大会收官活动 “
· 我省59个景区接待游客5.75万人次
· 超长黄金周大幕将启 出行前收好
 热图推荐
 点击排行榜
我省发布三大旅游板块招商项目
五一假期前两天晴热后一天有雨
国有及国有控股A级景区门票降价1
孝义旅游新添大型实景马战剧
“丹青歌盛世 翰墨寄深情”百名
今年上半年全国5A级旅游景区综合
省旅发委发布出游提示:合理安排
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五一假期出
2018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代县
“丹青歌盛世 翰墨寄深情”百名
 
山西聚焦视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人员查询
            
     工信部备案号晋ICP备18003080号 中国文明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新闻中心 山西聚焦视点网络编辑部 晋社科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49C号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稿件均已注明信息出处,且不代表本网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