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资讯 >
 
行走山西长城
发表时间:2018-04-23 来源:山西新闻网 点击量:

 
偏关长城
 

 
大同得胜堡
 

 
右玉杀虎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长城,承载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也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荣辱,它既是卓越的军事防御工程,又是华夏传统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西境内的古长城,在中国万里长城宏伟博大的版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要战略地位
 
    从战国到明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山西境内的长城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最早的长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9年三家分晋之后。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按朝代可分为战国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清长城。其中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为最大,前后共修筑了154年。明王朝,将北方长城划为九个防守区域,史称“九镇”。其中,山西境内赫赫有名的当属太原镇和大同镇,并称为“九边重镇”。由此可见,山西地域位置在当时是何等的重要。历经600余载战争和自然血雨腥风的过度磨砺,仍然高耸屹立,成为三晋大地上壮美感人的视觉史诗。
    山西长城,或腾跃于五台山崇山峻岭,或匍匐在荷叶坪高山草甸,或隐伏于管涔山茫茫林海,或伴着麦浪徜徉于黄河岸畔、黄土高坡,或迎着朔风疾驰过关城隘口、军镇堡寨。
    内长城从偏关县柏杨岭堡起始,向西一路串起偏头、宁武、雁门、平型四大名关,在五台山东大门——龙泉关前翻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俯仰间仿佛回到千年前“三关平行势逶迤,落日连城鼓角多”的宋辽对峙。
    外长城从陕西府谷县跨过黄河进入山西,一路北上至老牛湾折而东行,串联起右玉、左云、大同、阳高、天镇五大军镇。沉吟间尽是陆放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家国情怀。
 
 
深厚文化内涵
 
    山西长城是壮丽的、秀美的,无论从修筑形制,还是从历史地位、文化内涵,在全国皆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山西长城体现了远古先民和当时军事家非凡的聪明才智。沿线除建有众多重要关隘外,还有各类屯兵的营堡以及众多的敌台、马面、烽墩等配套军事设施。境内的关隘口子多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咽喉要道、军事要塞。烽火台主要用于传递军情信息,就有古代“昼点狼烟”“夜举火堆”的习惯。
    行走在山西长城上,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胡服骑射创建云中城的赵武灵王,白登兵败开启和亲历史的汉高祖刘邦,雁门道上出塞、归汉的王昭君与蔡文姬,跃马扬鞭北击匈奴的李牧、李广、卫青、霍去病,融合胡汉奠基隋唐盛世的魏孝文帝,高唱《敕勒歌》鼓舞军心的北齐大将斛律金,开宗立派救度苍生的慧远、昙鸾、窥基,吞并燕云十六州开创大辽帝国的耶律阿保机,誓死奋战守卫三关的杨家将,高歌“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元好问,诗书医画冠绝一时的傅青主,十里銮仪朝圣五台的康熙乾隆……
    长城和长城上的古代关隘,曾割断了民族之间的战争,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作为战争的遗迹,山西长城已变成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珍贵实物。
 
 
    古今纵观,长城就像一座座内容庞大的建筑博物馆,一座座关隘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古建雕塑样本。长城博览在山西,无论从建制、样式、规模及地理位置来看,都充满着一种不屈与不羁的阳刚之美。那一份历久弥新而又内涵丰富的至简至洁的建筑美感,需要我们无数次的走进关隘,触摸长城,触摸真实的历史,触摸那一段段我们想要探究和了解的岁月……
 
 
大同重镇 存遗丰厚
 
    大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同自古就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线,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长城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长城遗迹,包括: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清长城。2009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343.149千米。
    边墙五堡是指大同明长城上修建的堡城。大同镇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最佳地段。
 
 
雄奇忻州 威震三关
 
    忻州,扼“晋阳北路门户”,险关要塞,商贾往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作为防御性质的古代军事建筑,忻州长城分布区域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据记载,14个县(市、区)中13个有长城。
    忻州长城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忻州长城的修筑总长度约为1000多公里,有战国赵国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据考察,忻州境内现存较完好的早期长城共有229.857公里,明长城有248.731公里,共计478.588公里。著名的“外三关”金雁门、铜偏关、铁宁武,即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之地,在战略防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军事意义和重要地位。
 
 
朔州古风 塞外诗情
 
    朔州位于山西西北部黄土高原,北接大漠,南扼雁门、宁武、偏头三关,西望黄河,东接恒山,外长城阻其北,内长城护其南,桑干河、沧头河贯穿其间,山川布列,层峦峻冈,地理位置极为险要,自古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农耕民族北上的冲突地带,亦为民族融合、和谐共处之地。
    朔州内外长城修筑历史悠久,远至战国时期,近到明代,历经2000余年。由于时代久远,遗存到今天的主要为明长城。右玉县、平鲁区境内明代外长城长约125公里,朔城区、山阴县、应县境内明代内长城长约160公里,内外长城共计300余公里。长城线上每隔100米-800米筑有墙台或敌楼,内侧附近建屯军城堡,常驻守军,平时屯田,应急出征。明代外长城属大同镇防守,内长城属山西镇(亦称太原镇)防守,两镇一前一后构成防御边塞的两道铜墙铁壁,为护卫京师、屏蔽三晋的战略要地。
 
 
魅力阳泉 京畿要塞
 
    阳泉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巍巍狮脑山,滚滚洮河水,山西东大门的险要位置,曾经被英勇善战的平阳公主镇守,所以提起阳泉,首先想到的是“万里长城第九关”的娘子关。而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的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有“小八达岭之风韵”的赞誉。古时的险关要塞逐渐淡忘在历史的车轮中,矗立在狮脑山主峰上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将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作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在共和国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美丽忻州·相约沈阳 山西忻州航空旅游(沈阳)推介会圆满举行
下一篇:第二届山西沁水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开幕
 
 
 最新更新
· 我省9家景区上榜历史遗址型景区
· 五寨县旅游招商活动月项目集中签
· 山西文旅宣传专题获“年度文化创
· 文化旅游部“文旅扶贫全国媒体行
· 2020第六次旅发大会收官活动 “
· 我省59个景区接待游客5.75万人次
· 超长黄金周大幕将启 出行前收好
 热图推荐
 点击排行榜
我省发布三大旅游板块招商项目
五一假期前两天晴热后一天有雨
国有及国有控股A级景区门票降价1
孝义旅游新添大型实景马战剧
“丹青歌盛世 翰墨寄深情”百名
今年上半年全国5A级旅游景区综合
省旅发委发布出游提示:合理安排
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五一假期出
2018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代县
“丹青歌盛世 翰墨寄深情”百名
 
山西聚焦视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人员查询
            
     工信部备案号晋ICP备18003080号 中国文明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新闻中心 山西聚焦视点网络编辑部 晋社科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49C号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稿件均已注明信息出处,且不代表本网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